丽江古城确实美艳惊人,至少要比想象中的还要美。众多的历史遗存,鲜明的纳西东巴文化,雪山、河流、草甸的美景……不负“东方的瑞士”的盛誉。难怪有人说,这地方是一瓶子甜蜜的药水,专治浮躁病的。在我看来,古城丽江是个鬼地方,既古老又奇怪。
古城是闹市,歪歪斜斜的小巷,密密麻麻的青瓦。各种肤色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得意忘形的、漂泊无助的,有钱的没钱的,单身一人的、拖家带口的,去客栈等着艳遇的,杂七杂八的人拥挤在破屋烂巷里头。而那些怪怪的东巴吉祥铃、布农铃,自顾自地叮当悠扬,芦笙、葫芦丝和钢琴声缠绕交织,听起来不是大合唱,而是互相伴唱。热烘烘的粑粑,米线、蒸玉米、烤地瓜,希奇古怪的各色小吃、小零嘴,一起飘动过日子的气息。入桥过市之际,有人围着下象棋,一派高山流水的悠然。
古城是个大杂货铺,什么都可以卖,什么都可以买。满街的古董旧货银器,奇形怪状的工艺品,千奇百怪的木雕版画。纳西族导游小姐戏谑地介绍说,古城是典型的“卖银瓢客”呢。古香古色的小街窄巷,更像是艺术的长廊,充斥着生活化的浪漫情调。做生意的八成都是外地人,随处可见的“东巴作坊”和纳西文字。良莠不分,鱼龙混杂,全看你的眼力了。看上去,这里不仅是艺术家的乐园,更是商人的天堂,金钱的魔力无所不在。我感觉,那些无中生有的玩意至少和岁月沧桑打了个平手。
古城是座动物园,而这动物园临河就水。雪山的水远比周庄的运河水更有激情,哗哗哗地奔涌。桥很有韵味,连接着水路,肩起了两岸,据说古城里有桥七十六座呢。河里没有船,河水清澈微微发蓝,摆动着女人长发样的水草。大模大样的鱼儿,多半逆流不动,想是在思考什么重大的问题。在岸上,我看见蹲在门槛处打盹的猫儿,旁若无人的小狗,蹲在纳西老人肩上的鹰。招摇过市的马帮载着游人,留下一串又一串的铃声,而马粪团就在五花石板路上冒着热气,不恰当去比方,就仿佛刚出笼的包子一样……
【第二章】
古城虽美,却不敢轻狂。无语地站在巷口,我有种奇怪的感受,茫然以至于发呆。人来人往之中,我反而有点儿孤独。酒吧街两侧是红红的灯笼,映衬着绿柳,给人以甜蜜或者辛酸的况味。
太喜欢这里了,推掉了次日的景点,再次倘徉于此。我是个懒鬼,先找了个长椅上躺一躺,哪管游人侧目。我默然聆听那些拂过古宅瓦脊的风,听街巷南北混杂的口音,品味男女老幼的足音。可惜,天空中飘落下雨丝来,中断了我的沉思。顺着河流四处乱走,仿佛走在八卦似的迷宫里。在游人渐稀的僻静远巷,去看民宅门首的红的或白的楹联,看那些探出墙外的苹果和海棠,看窗口处摆设的花花草草。当硕大的仙人掌生长在某家的门斗时,我不禁哑然失笑。雨幕里,若有若无的葫芦丝的音乐飘来,恍惚觉得时光倒流。怪怪的感受从心中升起:既熟悉又陌生。虽然导游提示过,说迷路时就去学河里的鱼,逆流而上就会走出深巷。不知道是不是高原缺氧的缘故,我就是找不到回去的路,围着木府和“天雨流芳”的牌坊打转,有个把小时里我显得很弱智。
在入口和四方街,两次遇到了一群纳西老太。舞蹈中的老太们庄重的不得了,她们都戴着蓝色的帽子,都穿披星戴月的服饰,腰背处都挂着山羊的皮毛。手挽手转圈地舞蹈,逆时针地跳动,整齐划一。当中一老头怀抱收录机,乐声缓缓。那一刻,我看她们都很幸福,也许她们看我也是。据说,纳西族男人通常是不做家务的,只研究琴棋书画,只抓精神文明建设。我还听说,娶纳西族女人很划算的,一个老婆相当于十头牛那样能干。
丽江是美丽的,街巷幽深,垂柳拂水,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丽江是古老的,质朴平静中适合发呆、适合闲逛、适合打瞌睡。丽江又是奇怪的,天国与人间,古典与前卫,梦境与现实,天南地北和贯通古今的东西统统煨在一锅汤里。虽然这地方有点儿乱,还有点儿缺氧,但我还是想说:我来过,我喜欢来,我还想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