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古称浔阳,是一座已有两千二百余年历史的著名古城,这里人文积淀和自然景观都极为丰厚,自古以来,就吸引了无数骚人文士,写出了难以计数的诗文。从这次座谈会上得知,只此一地,竟有二十几篇诗文作品入选全国与各地编辑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各省市区独占鳌头。大家所熟知的陶潜的散文《桃花源记》、《归去来辞》,诗歌《归田园居》、《饮酒》,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白居易的古诗《琵琶行》、七绝《大林寺桃花》,苏轼的散文《石钟山记》、七绝《题西林壁》,周敦颐的《爱莲说》,毛泽东的七律《登庐山》,都在其中。听说,全国每年在校中学生超过一亿,还有数量更大的小学生呢。试想,这样一来,它的知名度必然是满高满高的。
参加会议期间,我从江西的古浔阳想到了辽宁的辽阳。它们确也有一些可以相互比并之处。
——辽阳也是一座古城,从战国时的大将秦开在这里始建城池算起,已经过去两千三百年了。
——它同浔阳一样,历史人文积淀十分丰厚。这里的辽河主要支——水,因“荆轲刺秦”失利,燕太子丹逃难藏身于此,遂得名“太子河”。再如,始见于古籍《后搜神记》的“丁令威化鹤归来”的神话故事,还有那首古诗:“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那个“城郭”就是辽阳。据说,丁令威曾任汉代的辽阳刺史,因痛惜民众遭受洪水灾害之苦,私自动用了国库存粮赈济灾民,结果,被朝廷问罪。临刑时,天空飞来一只仙鹤,将他救走,驮着他飞到了太平府灵虚山去学道。得道成仙之后,跨鹤归来,遂有此作。
迨至后来,先后有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辽东丹王耶律倍、金世宗完颜雍、清太祖努尔哈赤五个帝王在此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初,李世民为恢复对辽东地区的统治,御驾亲征高句丽,分水陆两路进军。四月在幽州城南誓师,六月兵下辽东,驻跸辽阳城下。《新唐书》记载,唐军攻打辽阳城,昼夜不息,直到第十二天,太宗亲自率领精兵与之会合,围其城数百重,鼓噪声震天地。但高句丽守军骁勇异常,城池仍然没有攻下。最后,唐王派遣精锐的士卒,登上城墙,借助强劲的南风,焚烧了西南角的城楼,火势迅速蔓延至城内。这样,才把辽阳城夺下来。但是,伤亡极大。太宗班师回朝前,曾专门举行祭奠仪式,沉痛哀悼阵亡将士。据说,死者父母听到消息后,都为之深深感动。
其间,太宗写下了《辽城望月》、《辽东山夜临秋》等多首吟咏辽阳的诗章。其中《伤辽东战亡》有句云:“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先检讨自己在指挥中的不力;然后说:将士们大量牺牲,并非由于缺乏防身之智,而是因为他们忠心耿耿,甘愿为国捐躯。
——辽阳同样有大量诗人留下了诗词文赋。据不完全统计,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直到晚清、民国年间,吟咏辽阳的诗词多达三百余首,诗人达一百八十人。
——辽阳同样也有名山胜境,居于关外三山之首的千山就在辽阳之南。只可惜没有靖节先生之椽笔,不然,同样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流传了。
话题到了此处,大概就要接触实质性问题了:辽阳在世间的声名之所以远逊于浔阳,原因何在?应该说,其中因素很多,但自古以来,未曾有著名的诗人、文豪驻足,这当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此间,地处穷边塞外,关山阻隔,交通不便;尽管建立都市已久,但人烟稀少,中原人士前来此地的,更是为数不多。大量的是披坚执锐的征战戍卒,还有一些是流人、迁客。他们没有骚人逸士的弦歌雅兴,同样的景观,在他们眼中,尽是哀伤、凄惨、悲凉的气氛。唐代诗人沈佺期的《独不见》,就中有“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之句。这是咏辽诗中的代表作。何谓“独不见”?《乐府题解》说:“伤思而不得见也。”而诗人本身并未亲到辽阳。如果要择选就地咏赞诗篇,大概清代本土诗人王尔烈的七律,有一定的代表性:
雉堞屺荒已半凋,背城衍水涨春潮。青山驻跸垂千古,白塔冲霄镇数朝。烈女旌贞遗巨冢,良工傅巧建双桥。高瞻华表怀丁令,驾鹤何时再返辽。
诗中列举了辽阳的众多景观与人文积淀,作为“八景”、“十景”咏赞尚可,而诗味、蕴涵就很难说了。看来,大多数诗篇基本都停留在这个水平上。而一个地区或者一处景观,如果没有家弦户诵、传颂不绝的名人名篇咏赞,自然也就难以名闻遐迩了。
清代大诗人袁枚诗云: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这说的是一件事物也好,一处风景也好,在传世过程中,伟人、名人的超强作用。
现代著名诗人郁达夫,似乎觉得抛却了诗人文士,只说伟人的作用,既不符合实际,而且也有失公允,于是,趁着袁氏的韵脚,又写了一首七绝,同样以西湖为题:
楼外楼头雨似酥,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
是呀,西湖若是缺少了苏东坡的诗,又谁会记起把它和西子相媲美呢!《滕王阁序》、《岳阳楼记》,作为传世的雄文,自不待说;而它们对于南昌与岳阳,发挥了同样的传扬效果。
何处没有山?有山就必然有山上山下,有了山上山下,必然会有一定的温差。可是,只有庐山的大林寺,被白居易关注了,于是,诗人提笔写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随着诗篇成为人间绝响,大林寺也成了千百万游人驻足观赏的对象。
(2012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