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破一生心-废物——放错了位置的有用之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清代诗人顾嗣协有一首《杂兴》诗: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客观事物各具所长,也各有所短。人才也是一样。世界上全才极少,甚至是没有的。绝大多数人具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长处,同时又有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的缺陷。汉代的王充在《论衡》里讲过:“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为什么?他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阐释:“非劣也,志意不为也;非拙也,精诚不加也。”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如果心神专注于某种事情,就往往会对与此无关的其他事物加以忽视。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就每个人或每个时代的认识来说,又是有限的。成才的规律表明,人必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

    这就提出一个要求:用人者必须知人善任,做到随才器使,用当其才。在这方面,汉高祖刘邦是做得好的。他深知“隋陆无武,绛灌无文”,因而,安排厚重少文但能带兵打仗的周勃、灌婴担当指挥军旅的重任,充分发挥其连兵百万、决胜千里的才能;而对长于谋划、有游说特长的隋何、陆贾,则令其运筹帷幄之中,或出使诸侯各国,同样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如果刘邦不掌握部下的所长与所短,稀里糊涂地“乱点鸳鸯谱”,比如说,派遣隋何去指挥作战,而让口吃很重的周勃去游说四方,那岂不大大败事?

    这类教训,历史上是不少的,有时连杰出人物也难以避免。史称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说明他颇有参谋、幕佐之才,实际上他也曾为蜀汉王朝出过一些好的主意。但是,诸葛亮却弃其所长,用其所短,偏偏派他去带兵镇守街亭,与魏兵对阵。结果,因为马谡缺乏实战经验,错误地扎营山顶,最后遭致惨败。这就是《杂兴》一诗中所指出的:“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了。

    过去有一首咏史诗说得很好:

    苏秦善逞悬河辩,马谡原非大将才。

    器使因长无弃物,“材难”今古莫徒哀!

    古人慨叹:“材乎,其难哉。”说是人才难得,确是事实。但是,如果能扬长避短,用当其才,许多看似无用的人、平庸之辈,也还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有用之材。”就一定的意义来说,这话也是一种真理性的认识。

    明朝的陆容写过一篇《阿留传》,说是书童阿留看起来很痴呆,什么事也不会做。主人周元素叫他扫地,他扫了半天连一间屋子也扫不净。主人外出回来,问他有什么人来过,他记不住一个人名,只说有矮胖的、有瘦瘦的、有漂亮的。主人家的床腿断了一只,叫他去砍个树杈换上,他寻找了一整天,空手而归,说:“树杈全都向上,没有一个向下的,用不上。”闹得主人哭笑不得。但周元素并没有赌气把他赶走,而是耐心观察这个书童究竟擅长什么。一天,周元素濡笔作画,见阿留站在一旁,便半开玩笑地问他:“你可会这个?”阿留说:“这有什么难处!”说罢,提笔作画,浓淡适宜,画面和谐,俨然一个绘图老手。周元素发现阿留这个特长之后,就安排他专门作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件事告诉我们:扬长避短,合理使用,则天下尽多可用之才。关键在于要有惜才之心,识才之眼。如果不是周元素那样既能容人之短,又肯于耐心细致地去发掘其固有的特长,恐怕有十个、百个阿留,也早就被当作废物弃置道旁了。

    (1987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