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裂变 遍地胡虏-公元九三六年(2)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眼看着朝廷与太原的大战迫在眉睫,而新任魏州天雄节度使刘延皓却依仗自己是皇后的兄长,一到魏州即以募集军粮的名义强行夺人财产,削减将士用度、军饷,整日里欢宴狂饮、花天酒地,不到一月,即惹得魏州军民怨气冲天。捧圣都虞候张令昭遂趁着天色未明之际,率领其麾下兵士攻入牙城,将刘延皓赶出了邺宫。张令昭随即上奏朝廷:“延皓不治军务,大失众心,导致魏州军乱。臣已率军平息,现暂时掌管军府,请朝廷赐予旌节!”

    刘延皓狼狈地逃回洛阳后,李从珂大怒不已,当时就要将其革职流放。刘皇后听说后,忙为其说情,李从珂最后只罢免了他的官爵,令其回家反省。

    李从珂担心张令昭会举魏州投靠石敬瑭,为了稳住他,只好下诏任命他为右千牛卫将军,命其率军回洛阳。张令昭知道,他一旦回到洛阳,定是凶多吉少,便以军士尚未集结完毕为由,逗留不走。李从珂只好改任他为齐州防御使,张令昭则以士卒强行挽留为借口,仍不动身离开魏州。李从珂无奈,只好遣中使前往抚慰,催促其上路,张令昭一怒之下竟将中使杀了,公然举起了反旗。

    太原的大战已是一触即发,不曾想,魏州这时先反了,真是火上浇油!李从珂只好任命中书令范延光为魏博四面行营招讨使,任命西京留守李周为副招讨使,命二人率军讨伐张令昭。

    范、李二人大军刚刚北上,云州又有使者到京——云州也出事了!

    尹晖自从在凤翔城下倒戈后,便认为自己有大功于李从珂,而李从珂却只封了他一个应州彰国节度使,故而,心中一直不太满意。石敬瑭起兵造反的消息传到应州后,他便乘云州节度使沙彦询前往子城之机,突然发动叛乱,率兵占领云州城,并举起了反旗,响应石敬瑭。随后又率军围攻子城,沙彦询率亲军死命突围,好不容易逃至西山,据守在雷公口。正在尹晖自认为大功告成之时,沙彦询于次日又突然杀回了云州,云州节度判官吴峦趁尹晖慌乱之机,率兵将其生擒,打开城门,将沙彦询接进城去。如此,云州又重新安定了下来。

    云州安定的捷报刚报至洛阳,范延光的捷报也到了:范延光只用两个时辰就把魏州攻克了,张令昭也被当阵斩杀。李从珂长出一口气,对即将到来的与太原的交战就更加有信心了,当即下诏以范延光为魏州天雄节度使,以李周为汴州宣武节度使。

    云州乱而复安,魏州之乱举手之间就被平定,这让原本颇有信心的石敬瑭不禁倒抽冷气:他万没想到,朝廷之兵竟还如此强盛!而且,自从石敬瑭遣出多路使者前往总管属下的各镇、各军以来,除了“三安”、张万迪来投之外,其他军、镇竟无一人明确表示归附。看来,人心都还向着朝廷。如今,真正能为他石敬瑭效力的就只有太原和“三安”、张万迪的属兵了,满打满算也只有六千军士;而朝廷方面,单是屯扎在晋安的张敬达、杨光远就有近四万军马,何况朝廷各路军马正源源而至呢!如此来看,太原真的成危绝之地了!此时,石敬瑭真的有些后悔了——放着一镇节度使不做,何必要自寻死路呢?

    然而,石敬瑭也知道,他此时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孤注一掷,遂令桑维翰起草表章,向契丹称臣,愿以父子之礼敬奉契丹主耶律德光,并许诺,事成之后,不但每年向契丹进贡巨量的金银、布帛,还将幽州一道及雁门关以北的幽、蓟、瀛、莫、涿、檀、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全都割让给契丹。

    不想,众将吏一听说此事,大都觉得太过了,就连刘知远也不同意,谏阻道:“称臣可以,以父礼对待似乎太过;既然每年供奉巨量金、帛,就已经足够他们养兵的了,何必再割让那么多的土地呢?我担心日后契丹必为中原之大患,到那时就后悔莫及了。”

    石敬瑭此时只想契丹来援,哪还顾得了那么多,故而,无论刘知远等人如何谏阻,他还是执意如此,并遣赵莹手持表章前往契丹,向契丹主请求救援。

    赵莹抵达西楼的当天中午,契丹主耶律德光正在午睡,忽见一神人从天而降。神人容貌俊美,头戴花冠,身着白衣,腰系金带,身后还跟着长相、服饰皆十分怪异的十六个怪人。十六个怪人皆走到耶律德光跟前,每人伸出右手,手上皆蹲着一只黑毛兔子。怪人们皆将右手探入耶律德光怀中,再取出来时,黑毛兔子便都不见了。神人对耶律德光言道:“石郎派人来召唤你,你一定要去!”

    耶律德光醒来后,赵莹就到了。耶律德光看过石敬瑭的表章,不禁大喜过望,连忙禀告给述律太后。述律太后也没想到石敬瑭竟会将“燕云十六州”主动割让,也高兴得眼泪直流,对耶律德光说道:“你父皇后半生多次深入中原,但每每失利,到死都心有不甘。如今中原内乱,石敬瑭竟然如此慷慨,你一定要帮助他当上中原皇帝。”

    耶律德光道:“母后放心,看在‘燕云十六州’的面子上,儿子一定倾尽全力,帮助石郎夺得中原皇位!”

    耶律德光当即遣三千骑随赵莹南下增援,并让赵莹带话给石敬瑭,说他即刻召集全国兵马,大约在仲秋之际,即可倾国赴援。

    汾曲之战

    太原西北有一座山,当地人称其为架山,山势并不太高,也不太险峻,然而,将要在山脚下发生的一场大战,竟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历史进程。

    赵莹回到太原后,石敬瑭一见耶律德光的回书,心中大感宽慰。此时已是八月,石敬瑭估计,再有一个月,契丹的大队人马就会到了。他立时信心大增,便以刘知远为马步都指挥使,统掌各军固守太原;命契丹三千骑驻扎在柳林,以为外援。

    不久,朝廷各路大军也相继抵达太原城下,足有十万之众!张敬达当即挥军围攻太原城。

    契丹主对石敬瑭的许诺很快就传到了李从珂的耳中,李从珂赶忙遣吕琦前往太原军前犒军,并让他督促张敬达率军急攻,命其一定要在中秋节前攻下太原。杨光远挥舞着一只独臂对吕琦言道:“请学士回京后转奏陛下,请陛下放宽心,叛贼若无援军,立时即可平定;若契丹南下来援,也不必遣兵拦阻,尽管放其深入,定可一战而破之。”

    吕琦回京后,将杨光远之言转告给了李从珂,李从珂大感欣慰。

    张敬达不敢怠慢,亲临军前指挥各军不分昼夜地急攻,怎奈刘知远善于防御,任凭朝廷军如何急攻,始终无法破城。张敬达无奈,只好下令各军绕太原城掘沟修垒,将太原城围了起来。刘知远待太原守军及契丹、“三安”、张万迪之兵公平无私,毫无偏向,致令各军人无二心,皆拼力死守。石敬瑭也亲自登城督战,昼夜坚守在城墙之上。一时之间,太原各军士气大增,人人奋不顾身。

    刘知远对石敬瑭道:“依知远看,张敬达筑高垒、挖深堑,是想打持久战,好像并没有什么奇策。太原城坚壁厚,军精粮足,张敬达此计能奈我何?守城之事甚为容易,有知远就够了,明公不用亲冒矢石,还是多多派出使者,想办法联络各地诸侯好了。”

    石敬瑭大为感激,抚摸着刘知远的后背,口中不住地致谢,说道:“全靠刘公了,有劳刘公了!”

    中秋节刚过,契丹主耶律德光就亲率三十万铁骑南下了!

    契丹大军自扬武谷入境,旌旗连绵不绝,长达五十多里,如滚雷一般的马蹄声直震得山川摇动,远在十几里外都能听得到。代州刺史张朗、忻州刺史丁审琦已经接到“一旦契丹人南来皆不拦阻”的朝命,只是拒城坚守。

    耶律德光见沿路未受到唐军任何阻截,心中大感怪异,当即传命:“只管向太原疾进,不可擅自攻伐!”

    如此一来,契丹人驰马自城下而过,契丹人不攻城,唐军也不出击,眼睁睁地看着契丹人耀武扬威、高声叫喊着向南呼啸而去。

    契丹大军到达虎北口后,耶律德光突然传令各军停止前进,一面令各军列阵备战,一面遣精骑突破唐军重围进入太原,带话给石敬瑭道:“我想今天就与唐军决战。”

    石敬瑭一听,心中大急,忙让使者回去,带话给耶律德光道:“南军军势强盛,万不可轻敌,皇帝远来疲惫,请休息一晚,明日再战不迟。”然而,使者见到耶律德光时,耶律德光早就率领契丹大军抵近太原城下了。

    当斥候将契丹大军抵近的消息告知张敬达后,张敬达当即撤了太原之围,并将大军撤至架山脚下,严阵以待。

    耶律德光见唐军列阵相迎,当即遣契丹三千轻骑冲击唐军军阵。这些契丹骑士故意扒掉上衣,个个赤裸着上身,一边挥舞着弯刀,一边呜哩哇啦地怪叫着,朝唐军军阵冲了过去。张敬达见状,当即命高行周率三千左厢骑军、符彦卿率三千右厢骑军同时出击,三千契丹骑军一见,皆勒转马头后退。高、符二将知道契丹骑军是在诱敌,故而没有追击。过了一会儿,契丹军又举旗攻来,这一次足有八千骑之多,高行周、符彦卿再次率军迎战,不想,刚一交阵,契丹军又退去了。如此三番,契丹人一触即退,高行周心中便有些犯嘀咕,对张敬达道:“小心契丹人有诈。”张敬达当即命全军严阵以待,不可擅自出战。

    契丹骑军冲到唐军阵前,见唐军不再出军相迎,便懒洋洋地退去了。其后,又试着冲了几次,但唐军丝毫不为所动,契丹骑军好像也觉无趣似的,终于不再前冲了。就这样,数十万大军皆屏息宁立,两军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直到太阳偏西,契丹军一直没有再出战。张敬达见天色将晚,兵士们又累又饿,便对高、符二将道:“今日天色已晚,看样子,契丹人不会再来了,传令撤军回营吧。”

    高行周、符彦卿皆道:“契丹人迟迟不出军,必有古怪,我军若退,必会心生懈怠,万一契丹铁骑前来冲击,怎么办?”

    张敬达哈哈笑道:“夷狄之人仗着马快兵多,又懂得什么战法?两位将军不必犹疑。”

    符彦卿建议道:“即便我军要退,也应该令长枪兵、弓箭兵、骑兵混合列锥形之阵,全军逐次退出,方可万全。”

    高行周也道:“符将军所言甚是,契丹大军始终未动,行周实在不安!”

    张敬达不听:“二位将军太过谨慎了,不必那么麻烦。”

    “独臂将军”杨光远也道:“二位将军多虑了,斥候来报,契丹大军远来疲惫,正在虎北口安营扎寨呢!之前的契丹骑军只不过是来试探我军军情的。”

    高、符二将只好听命,遂令骑军收阵,步军押后。不想,骑军刚行出二三里,契丹军突然间又来了,这一次,竟有两万骑之多。张敬达见状,立令步军全阵压上,弓弩齐射,契丹军纷纷落马,只得仓皇后撤。

    张敬达笑对高行周道:“这就是高公担心的契丹人的‘古怪’吧,我就说嘛,自打庄宗皇帝起,契丹军什么时候胜过我们?高公现在该放心了吧?”

    高从周答道:“看来,高某还真是多虑了。”

    唐军一时士气大振,争相追逐契丹军。追至汾河转弯处,契丹骑军只好涉水北渡,唐兵继续沿着河岸穷追不舍。

    高行周又觉得有些不对了,对张敬达道:“契丹骑军涉水如此慢慢腾腾,显然是在诱军,请张公下令不要让步军渡河。”

    张敬达哪里听得进去,说道:“此时正可挫一下契丹人的锐气,此远来疲惫之军又有何能?”立令全体步军涉水而过,全力追击契丹人。

    不想,唐军步兵刚刚渡过河去,就听见一阵地动山摇般的隆隆之声,契丹大军自东北铺天盖地地冲杀过来!张敬达登高一望,灰蒙蒙的竟一眼望不到边!他虽然久在军阵,但也没见过这么多的骑军,竟有数十万之多!一时间,烟尘滚滚,遮天蔽野,呜哇刺耳的怪叫声、隆隆的马蹄轰鸣声、凄厉刺耳的羊角号声交杂在一起,直震得人耳鸣头昏,手脚颤抖。

    已渡过河的唐军步兵和将要渡河的唐军骑兵立时就惊呆了,张敬达眼睁睁地看着数万唐军步兵眨眼间就被灰色的浪潮吞没了,不到半个时辰,数万唐军步兵就被杀戮殆尽。唐军骑兵人人魂飞魄散,哪里还敢渡河相救?

    张敬达一时没了主意,杨光远好不容易才冷静下来,立命骑军向晋安旧寨逃奔。

    契丹军屠戮罢唐军步兵后,正要渡河追击唐军骑兵,却突然传来耶律德光的军令:“不得过河追击,全军赶紧撤回虎北口!”

    眨眼之间,契丹军竟又撤得干干净净!

    此一战,唐军步兵死伤三万多人,几乎全军覆没,侥幸活下来的一千多步兵只好弃械投降,契丹人因为急着退军,便将他们全都移交给了石敬瑭处置。正当他们暗自庆幸之时,石敬瑭却突然下令:“将被俘朝廷兵士统统处死!一个不留!”

    石敬瑭一向瘦弱多病,人们一见均禁不住生怜惜之心。他说此话时,却像换了个人似的,既无情又冷漠,就连刘知远等人都觉得他有些陌生。

    张敬达、杨光远、高行周、符彦卿、安审琦等收集败军,退保晋安。当得知契丹兵全都撤回了虎北口后,杨光远不住地叹道:“契丹人竟也会用兵了!看来,这个耶律德光于阿保机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众将皆唏嘘不已,高行周叹道:“中原自此无宁日矣!”

    当晚,石敬瑭连夜自北门出城,前去虎北口拜见契丹主耶律德光。

    石敬瑭一见耶律德光,不觉一愣,他万没想到,耶律德光竟然如此年轻,看上去也就是三十岁刚过的样子,而自己却已经四十四岁了。按照约定,他应该称耶律德光为“父皇”,但他实在是叫不出口。耶律德光似乎没想那么多,上前拉着石敬瑭的手,嘘寒问暖,倍加热情,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石敬瑭故作谦恭地问道:“敬瑭有一事不明,想请教皇帝。”

    耶律德光笑吟吟地问道:“何事啊?”

    石敬瑭道:“皇帝远道而来,人马本已疲倦至极,却执意要与唐军大战,敬瑭的心一直提着,不曾想,皇帝却大获全胜了。敬瑭不解,这是什么原因呢?”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