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裂变 遍地胡虏-公元九三二年(1)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后唐长兴三年,吴大和四年,南汉大有五年,契丹天显七年

    董无头

    石敬瑭大军虽然撤回了朝廷,但王思同的先锋军还驻扎在山南西道。赵季良与诸将商议,准备遣昭武都监高彦俦率兵攻取壁州,以防王思同进入山后诸州。掌书记李昊却道:“朝廷已遣苏愿等人西归,赦免了我等之罪,如今,我等不但尚未答谢,还要擅自发兵,天下人将如何看待主公?再者说,主公若不顾忌在北方的祖宗坟墓、亲戚好友,何不直接发兵攻取梁州、洋州?又何必多此一举去攻壁州呢!”孟知祥大悟,遂打消了攻取壁州的念头。不过,自此之后,赵季良对李昊有了看法。

    董璋既然不愿重新归附朝廷,孟知祥便想单独派遣使者向朝廷谢恩,但是,东川兵占据着绵州,使者北上必然瞒不过董璋,于是,便与赵季良等人商议,欲让使者绕道扬子江进京。李昊阻止道:“此事终究是瞒不过董公的,若如此,负约的责任就在于我们了。还是再与董公商量商量,最好能使两川一同上表。”

    孟知祥随后又遣使者前往梓州去劝说董璋,道:“朝廷既然已经礼待两川,我等若不奉表谢罪,朝廷必然又会兴兵来讨。此前,是朝廷不公在前,朝廷将相内外不一,两川军民因而众志成城;如今,则是我等理亏,川内川外必有微词,将士们必不能尽力用命,一旦朝廷大军来讨,两川定会生灵涂炭,永无宁日。”

    但是,董璋仍很坚决,任凭使者如何劝说,他就是不答应。

    使者回到成都后,孟知祥只好遣李昊亲自前往梓州,向董璋晓以利害。不想,董璋见到李昊后,不但没有答应向朝廷谢罪一事,还口出恶言,辱骂李昊,说李昊“首鼠两端,没有信义”,并声称:“除非蜀山俱陷、扬子西流,否则,董某决不再向洛阳称臣!”

    李昊又气又恼,回到成都后即向孟知祥言道:“董璋执意不从,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而且还有窥视我西川之意,主公应早作防备。”

    李昊此言,并非空穴来风,此时,董璋确有图谋西川的想法了。李昊刚一离开梓州,他即大会诸将,商议可否袭取成都。众将皆道定可马到成功,唯有前陵州刺史王晖有异议,说道:“剑门之南,虽说有万里之长,但诸镇之中,唯有成都最为强盛。此时,盛夏快到了,蜀中天气酷热,根本不利于用军!何况,我军师出无名,人心不服,恐怕难以成功,请主公三思!”董璋却听不进去,竟亲率大军,径直向成都杀去。

    军报报至成都,孟知祥不禁大惊,他万没料到董璋说翻脸就翻脸,这么快就起兵来攻了,连忙遣马军都指挥使潘仁嗣率三千人前往汉州,探察东川兵动向。

    董璋率东川兵进入西川之境后,一举攻破了白杨林镇,生擒西川名将武弘礼。消息传开,西川境内大震,许多西川将吏见东川兵如此强盛,心中皆惴惴不安,大多抱着先观望一阵的想法。

    赵廷隐、李昊等人也惶惶不安,孟知祥见状,只好故示闲暇,亲自写书信给董璋,劝其为两川生灵着想尽快退兵。但是,他毕竟心中有事,一落笔就写错了字,误将“董”字写成了“重”字,心中大为不安。恰在此时,赵季良走了进来,他见孟知祥正在手持笔管低头长叹,神色间一副懊恼的样子,连忙低头一看,不禁面露喜色,竟将众将全都召集过来,说是要向孟知祥道贺。孟知祥莫名其妙,抱怨道:“大战在即,成败未知,有何可贺之事?”

    赵季良喜道:“董璋的‘董’字为‘艹’头下一个‘重’。今大王去‘艹’书‘重’,这不是‘董’已无头了吗?看来,天意已定,此乃必胜之兆也!”诸将听罢,皆欣然欢呼,斗志顿生。孟知祥趁机对诸将说道:“刚才午睡,迷糊之间见一金衣神人,手持如意敲着我面前的书案道:‘董璋不忠不义,天授明公锄奸!’惊醒之后,便想手书一函劝阻董公,不想,一下笔就出了错。如此看来,竟是天意了!”

    诸将闻言,全都振臂大呼:“董璋不义,明公锄奸!”

    孟知祥随即召集众将商议迎敌之策。赵季良道:“董璋为人好勇寡恩,士卒对其并不忠心。若其守城,我军确实难以攻克;但若论野战,董璋必会被擒!如今,董璋不守其巢穴,却率军外出,主公已经胜券在握了。董璋用兵,喜欢把全部精锐作为前锋,主公当反其道而行之,以羸弱之兵诱他深入,以精壮之兵待机而动。如此,起初也许会有些小败,之后必会大捷。另外,董璋乃名闻天下的勇将,素有威名,今举兵骤然而至,人心必定不稳,主公当亲自率军迎敌,以安众心。”

    赵廷隐深以赵季良之言为然,也道:“董璋轻狂无谋,举兵必败,末将愿为主公擒之。”

    孟知祥心中这才稍稍安定,遂以赵廷隐为行营马步军都部署,率三万人迎战东川军。

    赵廷隐整军完毕,向孟知祥告辞,恰好董璋的檄书也到了,还有给赵季良、赵廷隐的书信,并诬称赵季良、赵廷隐已经与他合谋,召他率东川兵前来。孟知祥将书信递给赵廷隐,赵廷隐看都不看,便将书信扔到了地上,哂笑道:“此信之中不过是反间罢了,好让主公将副使与末将杀了。”说罢,向孟知祥行了一个军礼,随即转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孟知祥看着赵廷隐那矮壮的背影,长出一口气道:“大事可成也!”

    其实,董璋给每位西川将都去了一封信。李肇在剑州自然也接到了董璋的书信,他虽然不识字,但仍然假装看了一遍书信,对左右说道:“董璋想让我反主公。”说罢,即将董璋使者囚禁了起来。左右皆知,李肇此时已暗生了静观局势的打算。

    董璋起兵攻讨孟知祥的消息传到兴元后,山南西道节度使王思同就连忙遣王仁裕将此事奏告给朝廷。李嗣源接报后,心中喜忧参半,连忙召群臣商议对策。

    冯道认为:“董璋已成反臣,孟知祥却欲归附,圣上须尽快发兵,协助孟知祥剿灭董璋。”

    范延光却道:“无论是董是孟,两川若合并于一人之手,一旦此人招抚众军,扼守险要,朝廷再要攻取就难了。如今,两川反目,实在是上天垂顾圣上啊!眼下,陛下当趁双方交战相争之时,及早相图。此乃天授良机,万不可错过。”李嗣源深以为然,立命王思同率兴元之兵伺机进取。

    董璋率军抵达汉州,潘仁嗣率军迎战于赤水,西川军大败,潘仁嗣不敌董璋,竟被当阵生擒。潘仁嗣乃西川军中知名的骁将,连他都被董璋生擒了,消息传出,西川军大为气馁,一时间,东川军威势更盛!不到两天,东川军即将汉州攻陷了。

    孟知祥听从赵季良建议,亲自率兵八千前往汉州。此时,赵廷隐、张公铎已经在镇北扎下了营寨。次日,孟知祥即令赵廷隐率二万羸弱兵士列阵于鸡踪桥,令张公铎率数千骑军和近万名精壮步卒列阵于赵廷隐阵后。

    正午时分,董璋率二万余东川军抵达,他见西川兵两倍于自己,担心寡不敌众,意欲先退至武侯庙旁,稍作休息后再战。不想,董璋帐下亲兵却大声嚷道:“现在烈日当空,何必要曝晒我等?不如速战速决!”

    董璋不好坚持,怕挫伤了将士斗志,只得率军冲击。前锋刚一交手,东川右厢马步都指挥使张守进即投降了孟知祥,并对孟知祥说道:“董璋之兵,尽在此地,已经没有后继之军了,明公应赶快出击,一战而定两川!”

    孟知祥依张守进之言,登上一处高坡亲自督战,西川兵见状,皆踊跃向前。董璋驰马直奔鸡踪桥,亲自杀入战阵。董璋不愧是中原名将,果然是骁勇至极!一柄长枪神出鬼没,所过之处,西川兵皆披靡而倒。眼看着董璋就要冲过桥来了,西川左明义指挥使毛重威赶忙迎上,挺枪直刺董璋。董璋躲都不躲,抡枪就砸向毛重威的枪柄,只听“啪”的一声山响,毛重威的长枪脱手飞出,断枪还砸倒了两个西川兵。董璋也不回枪,枪尖陡然上挑,直透毛重威后背……西川左冲山指挥使李瑭大惊,趁董璋还没从毛重威身上拔出枪来,抡起钢槊就向董璋头上砸去。董璋大喝一声,竟用枪挑着毛重威近二百斤的身子扫向了李瑭。李瑭正斗之间,突见毛重威胡须浓密、眼球凸出的狰狞面孔冲向自己,登时心胆俱裂,口吐绿汁,被当场吓死了!

    西川兵见董璋如此神勇,纷纷后窜躲避,赵廷隐连忙下令放箭,一时间,董璋被裹在了密密的箭雨之中,只好舞动长枪将自己罩住,不过,他也因此再难前进分毫了。之后,赵廷隐亲自率军连冲了三次,都被东川兵击退了。孟知祥大惧,连忙用马鞭示意后阵出击。

    张公铎早就等得不耐烦了,当即率领后阵精兵大声叫喊着向东川兵杀去。董璋又飞马来战,张公铎舞刀敌住,来来回回好几个回合,董璋仍无法将张公铎打下马来。赵廷隐见状,也加入了战阵,董璋之子、东川中都指挥使董光嗣连忙拍马拦截赵廷隐,不想,只一个来回就被赵廷隐生擒了。孟知祥在高处看得清楚,当即下令,全军进击。霎时间,近三万西川步骑皆高声呐喊着出击。东川兵此时已疲乏至极,西川却全是精壮生力之军,因而,东川兵坚持了一个时辰后即溃散了,数千人被杀,仅被擒获的战将就有八十余人。

    五留后

    董璋和张公铎打斗之时,瞥眼望去,只见满山遍野都是西川之兵,而他的东川军却寥寥无几了,尤其是他的数千骁勇精骑,几乎是一个不剩!他不禁叹道:“我的精骑难道都死光了吗?若是如此,我还有什么指望呢?”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撇开张公铎,驰马北去了,剩下的七千东川军见董璋已经逃走,只好弃械投降,潘仁嗣则趁机逃了回来。

    孟知祥心中明白,此时决不可让董璋跑了,否则,后患难消,遂紧急下令各军:“各军乘胜追击,务必生擒董璋!”

    西川兵很快就进入了汉州,四处搜寻董璋。不过,董璋尚未找见,西川兵就开始争夺董璋的军资了,致使董璋趁乱逃离了汉州。赵廷隐闻讯,又追赶至赤水,招降了三千多东川兵。

    孟知祥只好令其婿董光嗣去劝降董璋,以保其家族。董光嗣哭道:“自古岂有出卖自己生父而独自求生的儿子,事到如今,愚婿只有和父亲一同赴死了!”

    孟知祥感其所言,命李昊一面起草榜文抚慰东川吏民,一面致书信于董璋,声称将亲自前往梓州,当面咨问其负约和征伐西川的缘由。

    董璋终于又回到了梓州,他自觉无颜再见梓州士民,特意让人找来一顶小轿,四面用黑布蒙着悄悄入城。行至城门口,王晖已在那里恭候多时了,他一见董璋,就假装诧异地问道:“太尉率全军出征,如今怎么只回来了这么几个人?”董璋满脸羞愧,无言以对。

    董璋回到府上,更衣之后正准备用餐,突见三百多人吵嚷着冲了进来,为首之人正是王晖与董璋之侄、牙内都虞候董延浩!董璋大惊,连忙领着妻子从后门出府,逃至北门楼,命指挥使潘稠率兵平乱。潘稠却趁着董璋不备,突然手起刀落,将董璋给斩杀了,随即割下董璋首级交给王晖,王晖遂举城投降,迎接赵廷隐进入梓州。董光嗣到达梓州后,闻听其父已经被杀,也自缢而死了。

    赵廷隐进入梓州之后,连忙下令封锁府库,遣人去迎接孟知祥。

    孟知祥率兵行至新都,正遇见赵廷隐的使者。使者献上董璋首级,孟知祥一见,心中顿时百感交集,只觉头脑发蒙,“扑通”一声就栽倒在地。到了晚上,孟知祥终于醒了过来,但说话极为困难,甚至连饭都吃不下去了。中门副使王处回知道,此时乃非常时期,一旦孟知祥病重的消息传扬出去,人心必然恐慌,众将难保不生异心。王处回当机立断,严令左右封锁消息,一切皆如平时一般,凡庖厨送进来的食物,必让人全部吃完后,才将空碗、空碟送出。万幸的是,当赵廷隐率领众将吏到达新都迎接孟知祥的时候,孟知祥的病势已经轻多了,也能够进食了。

    王处回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李仁罕在遂州闻听东川已被平定,竟擅自离开遂州,策马直奔梓州而来。赵廷隐闻讯,亲至板桥迎接。不想,李仁罕见到他后,不但只字不提赵廷隐攻取东川之功,甚至言语之间,还满是讽刺挖苦。

    过了两天,孟知祥已经完全康复,这才率军进入梓州犒赏将士,抚慰百姓。

    至此,东川遂告平定!消息传至剑州,李肇这才将囚禁在监牢里的东川使者斩首,并遣秀才句龙逄向孟知祥致贺。

    句龙逄见到孟知祥后,当即献诗一首,诗曰:

    唇齿论交岁月长,岂其率意忽颠狂。

    元戎统领三军战,巨孽奔冲一阵亡。

    莫讶潼江刚入寇,都缘锦浦合兴王。

    武功盖世光前后,堪向青编万古扬。

    孟知祥康复之后,听王处回说起李仁罕无故擅离遂州之事,并没太放在心上,反而当面问李仁罕、赵廷隐道:“两位将军,你们谁能为我镇守东川?”

    李仁罕一拍胸脯,大大咧咧地说道:“别说东川了,令公就是再把西川交给我,李某也能胜任!”

    孟知祥大为愕然,赵廷隐却脸现不满之色。

    孟知祥想从赵、李二将中选一人为东川留后,李昊却道:“当年,梁祖、庄宗皆曾兼领四镇,如今既然二将各不相让,主公何不亲自兼领?此时,主公应该立刻回成都,再与赵仆射商议此事。”

    孟知祥依其所言,命李仁罕暂回遂州,留赵廷隐巡检东川,以李昊暂时掌管梓州军府之事。李昊却推辞道:“二虎方争,李某不敢受命,只愿跟从主公回成都。”孟知祥无奈,只好以都押牙王彦铢为东川监押,暂时掌管梓州之事。

    孟知祥刚刚回到成都,就听说赵廷隐也率兵离开了梓州,正在西归。孟知祥满面忧容地对李昊道:“东川虽然已经为我所有,不过,其忧患更深了。”

    李昊奇道:“这是为何?”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