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南华县人郑和,少儿时代也像我一样,爱上山采折山茶花、采野生菌,也爱上山牧牛,下龙川江捉鱼。
644年前,大明洪武四年(1371年),应该是在温暖的春天或者炎热的夏天,郑和(原名“马和”)出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晋宁县)宝山乡和代村。昆阳州的温暖炎热,出生时的温暖炎热,大概已经注定了郑和与大海的不解之缘。为躲避明朝与元朝云南地方残余势力之间的战乱,4岁时,郑和与家人被父亲米里金马哈只送到镇南(今楚雄州南华县)郑姓回族人家寄居,11岁时被沐英的军队从镇南抓走,郑和总计在南华县生活过七年。这七年,正是郑和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少年时光。
这七年,郑和还是一个身体健全的男孩子,还是一个满身阳刚气和朝气的男儿。在楚雄州南华县、龙川江边,应该是发生过有关郑和的无数美好故事。
600多年后的今天,我一趟趟来来回回慢慢走过龙川江上的明末古石桥——灵官桥,企图找到郑和当年在石拱桥下的河流中嬉戏游泳的影子。当然,这座灵官桥,虽然早已经被人马踩踏得每一块石头都深深凹陷,像一只只明朝人穿旧了的古董鞋子,但它是建造于400多年前的明末。郑和在南华县、龙川江和其他溪流河流里游泳嬉戏。明初,灵官桥还没有建造。饱经风霜、凹凸不平的灵官桥出生的时候,离郑和生活的时代还不太遥远,它应该还闻见过龙川江边残存的郑和的味道,应该还听得到郑和留下的声音,应该还看得见郑和留存在河边那些花花草草上的身影。我久久流连在龙川江边和灵官桥上,总希望能够看见少年郎郑和、健全男儿身的郑和的身影,能够听见带着童稚味道却也有了男儿味道的少年郎郑和的声音,闻见他少年男儿的健康味道。我总觉得,南华县水草丛生的龙川江、曲曲折折的河岸、斑驳凹凸的古石桥灵官桥或者周围的东西上,肯定刻录、保存着少年郑和的身影和声音。
儿时的郑和,生活于南华县,很快乐,很自由。他常常与村里的小伙伴一起上山牧牛,一起下河嬉戏洗澡。春天来的时候,就一起到山坡山野采野花野菜、放风筝,一起扛着小木梯在村巷瓦沟头土墙缝里挨家挨户掏鸟蛋、雏鸟玩,雨季来临,就一起到河边水沟里捉奔上水的鱼,河边水塘水沟干涸的时候,就一起去捉泥鳅掏泥鳅;秋天就相约着上山采摘甘甜的野果。
也曾经有村里的、邻村的好几位女孩子喜欢与郑和玩。有回族的女孩子、彝族的女孩子、汉族的女孩子,喜欢与白净儒雅英俊潇洒的小帅哥郑和青梅竹马,玩过家家的游戏,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
那一天,可能是春天的某一天,郑和这帮孩子们正在村外野地里摘野花、放风筝或者牛羊,或者正在路边的河水沟里掏泥鳅,也可能是炎热夏季的某一天,郑和与小伙伴们正在龙川江里嬉戏洗澡,或者捉奔上水的鱼,也可能是深秋的某一天,郑和他们正在路边山野里一边放牧牛羊一边摘野果、做游戏,就被来自南京的一队兵捉走了。从此他到了南京,被阉割成太监,又被燕王朱棣带到北京,然后又辅佐燕王朱棣攻下南京,然后奉命七下西洋,开始了轰轰烈烈极不平凡的一生,被后人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航海家”“航海大王”等等。
南华县城周围山清水秀,秀丽的青山,像画屏一样,围护着南华坝子,围护着坝子里那些宁静美丽的小村庄,围护着大明朝初期的南华县城、鹦鹉山等等。这些山,都离郑和寓居的小村庄不远。那时候同样年年隆冬和春天开满山茶花,年年雨季里长出大量美丽香甜的野生菌。
我童年时候,生活于老家乡间,爱上山采摘山茶花,更爱上山采寻山珍美味野生菌。此时正是雨季,一场透雨之后,南华县周围山间,就有无数的野生菌,拱出地面,就像穿着七彩绚丽、各式各样美丽裙子的神秘仙子突然降临人间,降临在山野里。
600多年前的雨季,郑和每天都与村里的小伙伴一起上山牧牛,一边牧牛,一边采野生菌。他还因此认识了彝族山寨的两位可能就叫作“宋露”“宋蓉”什么名字的小姑娘。这两位长得超尘脱俗的山寨小姑娘,真的是像朝露芙蓉一样清丽悦目,引发了少年郑和的朦胧悦意。这两位小姑娘常常与郑和一起牧牛、采野花野果、采野生菌,她们教会了郑和辨识各种各样的野花野果中草药,特别是南华县城坝子周围山野里那些魔力无穷、神秘美丽的野生菌,一次次给予了少年郎郑和嗅觉视觉味觉上的强烈冲击,叫他终生难忘。比如一身芙蓉叶子一样颜色青衣的仙子“青头菌”,比如永远穿一身素白裙子的仙子“鸡枞地”,比如永远只见神秘美丽耳朵的仙子“木耳”,比如富态美丽雍容华贵的美丽仙子“香喷头”,比如总是戴着神秘白色面罩面纱的仙子“松茸”,比如永远躲在地面下的神秘仙子“黑松露”“白松露”……
每年过年前,南华县山野里山茶花盛开,郑和就与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背上大花篮,进山捡拾干柴,采扦过年铺松毛席摆年夜饭用的青松毛,同时一起在山野里疯跑撒欢,采摘一枝枝盛开的硕大美丽山茶花。
那时候,南京城周围可能还没有野生山茶花,北京城周围则从古至今根本没有野生山茶花。野生菌,像南华县的鸡枞地、青头菌、香喷头、松茸、松露、红葱菌、黑木碗、鸡油菌、奶浆菌等等,北京、南京都没有。这正是郑和离开家乡南华县以后常常思乡、思念南华的原因,就是在七下西洋的大军中、楼船上,离家乡南华县数万里,郑和都常常思念家乡南华,隆冬和春天里,他常常想起南华山野里的山茶花,每年雨季一来,他常常想吃南华的野生菌,想吃南华的红辣椒爆炒鸡枞地,想吃南华的清炖青头菌或者铜绿菌……
此时,行走在南华县的山野里,踩着落叶枯枝,找寻采摘着野生菌,我恍惚看见了少年郑和也正在山野里牧牛,在林间与一帮回族、彝族、白族的小伙伴们嬉戏,采摘野生菌,采摘野草莓。我恍惚觉得,我自己也跨越了600多年的时光,成为了郑和的一个小伙伴,正与他们一起玩耍嬉戏,采摘山花野果,采摘野生菌,在山野里捉迷藏做游戏,在云南楚雄州的山野里张扬着童年的快乐,张扬着只有一个云南孩子、一个楚雄孩子才有的快乐,我们的欢笑声,升腾成了一朵朵美丽的白云,在云南、在楚雄州、在南华县纤尘不染的蔚蓝色天空里飘扬。
此时,在南华县乡间的一户农家,洗着刚刚从山野里采摘的野生菌,烹炒烹煮而尝,鲜香可口,就想,能和郑和一起采摘、一起吃他的家乡南华县的野生菌子就好了。此时,不止南华县,楚雄州全境忽而雨水绵绵,忽而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温暖湿润,众多的野生菌,鸡枞地、青头菌、香喷头、红葱菌、九月黄、铜绿菌、松茸、松露等等,都像秋雨洗过的天空,极其爽朗养目,都极其像秋雨孕育的仙子,清新美丽,味道迷人,这应该是郑和最思念家乡楚雄南华县的时节。
原载《延安》2015年第6期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家)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