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的意见遭遇“反反对的意见”:吴敬琏的“炮轰”立刻遭到网友们的强烈炮轰,有的还用春晚流行语“你太有才了”拿吴先生幽默了一把。吴先生主要理论基点就是“价格扭曲”,在票价不上浮的“价格扭曲”下,“结果是很多农民工连夜排队买不着票,另外票价高涨,黄牛党横行,结果是付出了排队成本”;网友的诘问很直接:难道往年涨价了就没有出现“很多农民工连夜排队买不着票”的情形吗?而霍裕平的说法在网友那里待遇也一样,有位网友不客气地“顺便问一句”:“霍委员又是哪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网友言辞,不必当真。但要想到,人的认知往往是有盲点的,知其一,不知其二,见象腿而不见大象,见树叶而不见大树,见大树而不见森林,见森林而不见地球,见地球而不见宇宙,于是很容易以偏概全。
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依自己的阅历与经历判断:暖冬是事实,全球变暖也是现实趋势,所以我说“保护环境制止暖冬人人有责”;而春运不提价,则有“实践经验”:春节我一家坐火车回老家,来来回回省下三百来元,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受惠。估计吴敬琏先生今年春运期间没有这样坐过火车汽车。在火车上与一位旅客谈到春运不涨价,人家说得更朴实也更深刻:你看春运这么挤,买票累,坐车也累,我享受不到平时的服务质量,哪里应该涨价,降价才对!
可见委员与百姓确有认知的距离,这样的情形过去就发生过:政协委员钟南山院士去年就曾公开发表过希望恢复强制性收容遣送制度的意见,这个几乎不值一驳,最终传为笑谈;起因不是他从医学转为社会学研究,而仅仅是他的一个电脑笔记本被小偷拎走。各种制度性的恢复与不恢复,其实是一种博弈,特别是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一定要听取双方或多方的意见,因为是博弈至少有两方,若是只听一面之词,那么无形中就站在一方的立场了,这就容易失去公正。去年有位“两会”与会者对媒体发表了“恢复强制婚检”的意见,结果也成了笑谈,只因站在一方立场来说话,而不知道“恢复强制婚检”是伪命题,“重视孕检产检”才是真命题。
但是,“两会”会场就好在这里,允许不同声音发表,真理在辨析中明朗。声音一边倒不见得就是好事。特别是重大事项,反对派的意见也是有独特价值的。3月4日《成都商报》就报道说,政协会议一开幕,刘同心委员就提交了题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应慎之又慎》的大会发言。对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这样投资几千亿的重大工程,不同的声音可以避免盲目乐观,避免可能的重大损失。对于争论论证了几十年的三峡工程,潘家铮院士就讲过一句名言:“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的就是提反对意见的人。”
不断重视并吸取反对者的意见,对于任何个人、组织、地方来说,都极其重要。听不见不同声音、听不进不同意见的,倒霉的最终是自己。当年看杰出的影片《辛德勒名单》,有个镜头给我极深的印象:那法西斯爪牙们抓来一批苦力在建一个什么设施,一位懂行的女子着急地叫喊那样建不对,会出事的,因为违反工程科学;电影里那个法西斯小头目一怒之下就连下了两个命令,第一个是将她当场枪毙了,第二个是——按她说的做!
发表意见、听取意见,在意见交锋中完成博弈、达成妥协,这才是正常的。这里的关键是不能被所谓“权威意见”所左右,不能在“似是而非”里选择了“非”丢掉了“是”。当各种五花八门的理论“套”得你头晕眼花、不知所以之时,最好的解套办法就是回到常识,用最基本的常识来作是非对错的判断,因为常识最不会骗人。
(原载2007年3月15日《南方周末》)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