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猜想,“劳生”一词,当是源于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典籍《庄子》:“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可是,待我问他诗中用典的出处时,他却苦笑着,递给我一本《明•诚意伯文集》,诚意伯也就是刘伯温,其中有这样的诗句:“无用文章岂疗饥,劳生筋骨已支离。穷愁杜甫家何在,落魄陈平计未奇。”看来也是很感伤的。
我这里想说的,是“七情八苦伴劳生”这种人生的境况。
近年撰写历史文化散文,多为人物载记,中外古今,各色人等,林林总总,多至百数;而其行藏、际遇,顺逆、穷通,般般各异。不过,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他们无一不是“七情八苦”伴随着“劳生”,我想问上一句:“何事劳生终草草?”可以说,透过每个人物的思想行为,都能读出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情愫,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盛八般苦楚。而这一切,概言之,无非是一个“情”字,一个“欲”字。生之劳苦,肇因于七情六欲的驱动。欲望无穷,人生有限,求而不得,必苦无疑。欲望有如拉长的橡皮筋,当它不能兑现亦即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伤自己。
情与欲,作为现代汉语概念,分属于人的情感展现和生存与享受需要两个层次。二者互动互补,相辅相成,织缀出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流行坎止、是非成败的“劳生”万象。“情生文,文生情”。反映在这些作品中,举凡温馨的亲情、真挚的友情、炽烈的爱情、淳朴的乡情,以及挥之不去、所在多有的思古幽情,无不闪现着人性美的一面,令人婉转低回,一唱三叹。而笔墨所及的五花八门的欲望,占有欲、权势欲也好,名利欲、贪恋欲也好,则揭橥了人性丑陋的一面。
当然,情的投入与欲的追求,都是人的基本的心理动态与生理要求,是任人皆有的本性和现实生活的基本色调。如果真的实践了“六根清净,四大皆空”,且不说社会的发展进步失去了内在的动力,文学艺术更是消解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和气象万千的话题,而人本身,岂不个个成了木雕土偶,或者不食人间烟火的大罗神仙,最后,落了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表面上看,文章中描绘的是历史辙迹、世事休咎、命运抉择、人我情怀,可谓光怪陆离,形形色色;而其实质却脱不开人性这面镜子,一个个灵魂、一张张面孔,都透过它来明心见性,鉴貌辨形。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作品是以文学的手法,借助历史这个平台,叙说一些同哲学有关的意念。如此而已。
(2012年)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