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回上帝-庆甫三与郁林汉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毕竟是农村小镇,雀巢咖啡、速溶牛奶、可可饮料等这些玩意儿,在三岔口尚未时兴,也未有饮早茶的习惯,不过,这里的夜生活倒也渐渐地丰富起来。先是王三家煮了一锅银耳薯丝,继而就有了玉米糖水、沙谷米、薏米绿豆的出现。作为农耕人,他们都兴实惠的,煮一碗面或炒一碟粉,既香甜可口,又能填饱肚皮,回去好做活。

    庆甫三的牛腩粉是出了名的。他的祖上是牛屠,有一套特有的制腩方法。一锅牛腩熬出来,从东可香达湛江,从北可喷到玉林。别人也学着做牛腩,可只要他庆甫三未卖完,你就别想开张。不是他不让卖,而是根本没人去买。三岔口就这一条欺人:竞争无情,适者生存。三年前,这里有个卖猪脚粉的,不幸而被他的牛腩粉取代了。

    庆甫三四十挂零,腰长腿短,瘦瘦的脊梁微微往前倾,生就的一副生意人相。他有两女一男,一个读了师范,两个还读中小学。一切开销就靠这锅香飘两省三县的牛腩粉。

    可是最近,他的独门生意也受到了冲击。

    什么时候起,在玉林的那一“撇”上,出现了一个馄饨摊。说是摊,其实就只有一个平放的木柜,约比办公桌宽长了一点点,那木柜下边安了四个木轮,上设一支铁皮烟管,一直伸到了人头以上,再向左边折个弯弯。摊主是个铜脸男汉,约莫三十五六岁。

    他是悄悄地来,并没燃放鞭炮,也不布告公示,长短就一个活动木柜,外加三张粥钵盖大的小圆桌,占地也不过十平方罢了。

    第一个夜晚,他的生意极清淡。

    第二个夜晚,他的圆桌边还是少人光顾。

    生意萧条,也就引不起三岔老板的注意。反正现在弃农经商的,撒泡尿也能淹了几个,反正这地方,四面八方三教九流汇集,谁又理会得了谁是新来,谁是旧到?

    第三天傍晚,铜脸汉不甘寂寞了。他用支排笔在木柜正面写上“玉林云吞”四个大字,局面便有了转机。不少人都曾听过传闻“梧州纸鸡桂林粉,玉林馄饨百色狗”,可到底有名到什么样?谁也没有吃过。走来看看,看见铜脸汉一边用只筷子蘸着肉末,往面皮上一卷,往汤里一抛,便觉着好笑,谁包饺子这么吝啬的?于是又都没有吃的意思。

    铜脸汉当即宣布:“各位兄长,今晚我请,一人一碗,分文不收!”

    哗!有这么好的交易,何乐不为!公民们便都围了过来。

    先得的,呷了一口汤,再舀只馄饨放进嘴里,感到了肉味儿却又找不到肉,又滑又甜,从舌头顺到喉咙,又香进肠胃,待一碗人了肚,才深感那可口的奥妙。

    这一夜,铜脸汉白赔了103碗。

    庆甫三听说了,鼻子嗤了嗤:“真是个笨×,有这样做生意的么?”

    可第二天夜里,境况便有了不同。天才刹黑,华灯初上,夜猫子们便来到了木柜摊子前。铜脸汉招呼不过来,临时找了两个后生帮手,答应每人给五元钱。

    庆甫三的生意第一次淡了下来,独占三岔口多年的牛腩粉竟然无人问津了。他这时才留意起那一“撇”上的铜脸汉来。他庆甫三从来就只有争胜的历史,而没有被人冷落的习惯。

    生意清淡,庆甫三便从那一“横”踱到这一“撇”来。不知什么时候,他还弄了个红袖章,也分不清上面印的是红卫兵还是市管会,反正他套上了左臂,套上了,也就有点儿煞有介事的:

    “喂,哪儿来的?”

    “玉林。”

    “卫生合格吗?”

    “请看。”

    铜脸汉递过一本陌生许可证。庆甫三又从别处寻岔:

    “摊贩证呢?”

    “……”

    “没有吧,既然是玉林佬,怎么来这里了?”

    “阿叔,这不是玉林县吗?”

    “不,这是玉林岔口,不是玉林的土地。”

    “……”

    “显什么×威风,我们要吃馄饨。”

    “庆甫佬,放下那红卫兵架势,别装老虎吓×人。”

    “我们吃你的牛×粉,早都吃腻了……”

    这一夜,铜脸汉足足销了200碗的馄饨,而庆甫三才卖了三碗牛腩粉。

    庆甫三心里不服,他还要使出自己的绝招,不过,于近期便只得歇摊了。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