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巨头:摩根成长日记-垄断铁路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范德比尔特是谁

    1879年,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大萧条终于结束了,伴随着经济复苏和其他领域经济恢复正常,美国的铁路建设又开始兴旺起来。这似乎成了美国经济的一种怪现象,在19世纪20年代到70年代,每次经济的大发展都伴随着铁路的大跃进,投机者把大量的金钱投资到这一领域,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取更多的钱,结果泡沫越吹越大,当泡沫破灭的时候,大萧条便降临了,从而导致经济的全面萧条。然而,当危机过后,人们很快便好了伤疤忘了疼,再次疯狂地投资铁路,致使泡沫再次被吹大,直至新的危机再次到来。这一次,在美国刚刚从1873年的危机中复苏过来的时候,铁路又迎来了建设高潮,在19世纪80年代的十年里,共铺设新铁轨7.5万英里,比世界上任何地方,比以往的任何一个十年所建造的铁路都要长。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金钱,没有几家银行有那么大的力量为其融资,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是少数有能力为铁路公司融资的银行之一。

    尽管皮尔庞特·摩根对他的商业工作一直怀着极大的兴趣,但他的身体让他很难长时间地坚持努力工作,只要他连续辛苦地工作一段时间,他就会头痛发烧,甚至有眩晕的感觉。所以,他经常到全国各地和欧洲去旅行,有时是为了公司的业务,有时则纯粹是为了放松一下,当然他有权力有能力这么生活和工作。不管他旅行到什么地方,他每年都至少会去一次英国看望父母,并了解J.S.摩根公司的事务。伦敦的J.S.摩根公司和纽约的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

    经过1873年的大萧条,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既赢得了经济利益,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皮尔庞特·摩根更是美国商业界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但这远不是皮尔庞特·摩根事业辉煌的顶峰,而只不过是一个铺垫,他的辉煌生涯是从1879年11月开始的,尤其是当摩根银行与范德比尔特的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建立联系之后。当然,他的事业还是和他的父亲、老银行家朱尼厄斯·摩根连在一起的。

    1879年,皮尔庞特·摩根收到了威廉·H.范德比尔特的一封求助信。这位范德比尔特是老海军准将的儿子,是皮尔庞特在第40大街的邻居。他怎么会向小摩根求助呢?我们有必要比较详细地介绍一下这个美国曾经最富有的家族的第一代创业者,老范德比尔特准将。

    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1794年出生在纽约湾内的一个小岛上,他上过6年学,但学业并不好,16岁的时候,他就想自己创业了,他向母亲借了100美元,买了一艘帆驳船,然后在本地渡口做船夫,很快就成为这个渡口最出色的船长。他也是一个善于捕捉机会的人。

    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的时候,他驾驶着他的小船为军队运输军用物资,他抢生意不择手段,不管什么天气都敢驾驶着他的船出海,很快他就积累了一笔钱。到1817年23岁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10000美元和一个船队,还博得了“海军准将”的称号。他在船运业所向披靡。

    1849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如火如荼的时候,他再次抓住了机会,筹集资金,开辟了通往加利福尼亚的新航线。后来,他又开辟了纽约通往伦敦的黄金航线。60年代南北战争期间,他又抓住机会把他的船改造成军舰,租给北方军队,又大大地发了一笔。

    当美国铁路业兴起的时候,70多岁的老范德比尔特立即把注意力转向了铁路业。他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本领,总是能捕捉到恰当的机会,为自己赚钱。这一次,他悄悄放弃了航运业里的大部分资金,集中精力和财力把几家小铁路公司合并了,改组成了着名的纽约中央铁路公司。这个公司有着从纽约一直延伸到芝加哥的铁路。中间经过石油、钢铁和煤炭的主要产地,是黄金线路。他还看中了另一条黄金线路——伊利铁路,前边我们说过了,他想拥有这条铁路的控制权,为此和洛克菲勒家族联合起来,但最终失败了。1877年,82岁的老范德比尔特去世了,当时他已经是美国最富有的人。

    遗憾的是,老范德比尔特的几个孩子都不成器,大儿子威廉·H.

    范德比尔特从小就身体孱弱,被他那强势的父亲赶出了家门,后来他到华尔街的一家营业所当学徒,可又老是被人欺负,最后弄得神经兮兮的。二儿子是个赌徒、败家子。三儿子也没啥出息。小儿子乔治最符合父亲的期待,可惜在南北战争中牺牲了。

    老范德比尔特去世时,把中央铁路公司75%的股票留给了威廉·H.范德比尔特,我们叫他小范德比尔特。但是,他明显地意识到这样的股份比例使他一个人掌握了公司的权力,而他的能力实在有限,难当大任。

    公众其实并不怎么欢迎小范德比尔特,他的竞争对手就打着公众的旗号攻击他,想从这位纽约中央铁路唯一的老板——范德比尔特的腰包里征收更多的税。小范德比尔特也不知道怎么讨好公众,他甚至认为他只是为了他的股东们工作,对公众的情绪丝毫不予考虑,更要命的是,他对经营铁路运输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此时,他已58岁了,患有高血压等疾病。虽然他住着豪华至极的大房子,过着惊人的奢侈生活,但竞争对手的打压、立法机构千方百计地要从他这里榨取税额、公众的不接受、每天都要考虑的股票和融资问题、中央铁路工人的罢工,所有这一切让他苦不堪言,他真想放弃这份权力,然后尽情享受他的生活,去旅行,去收集艺术品。在他看来,这样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

    到1879年,这种想法已经极其迫切了,他只想卸下老板这副重担。可是谁能接手这庞大的家业呢?他父亲创下的这份基业不应该在他的手上毁了。于是,他考察了美国金融界,他认为皮尔庞特·摩根是最合适的合伙人,皮尔庞特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美洲博物馆所做的工作以及各种各样的慈善捐助给小范德比尔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皮尔庞特在伊利铁路之争中的表现,以及萨斯奎汉那铁路之争、为政府军队支付薪水等行为更是令他钦佩,而且皮尔庞特·摩根不仅在美国有良好的声望,还与英国银行关系密切。这一切都使小摩根成为小范德比尔特的不二之选。

    但是以小摩根的力量,收购中央铁路公司的股票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邀请在伦敦的父亲与他共同完成这宗巨大的交易。1879年11月2日,摩根父子来到纽约,与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当家人范德比尔特会面,以商议最好的策略。范德比尔特告诉摩根父子他已经决定售出大部分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股票,但他希望交易秘密地进行,道理谁都明白,假如他出让铁路公司责任权的事被公众知道,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股价将会降低,公司和他个人都会蒙受损失。皮尔庞特在1863年的时候就与威廉·H.范德比尔特有了交往,华尔街上的很多人,包括威廉的父亲老范德比尔特都认为威廉又蠢又笨,成不了大事,皮尔庞特则是少数几个不怀疑威廉能力的人之一。这次会见,当摩根父子看到威廉是真心要出售公司股份的时候,皮尔庞特便不露声色地答应将这家铁路公司几十万股的股票直接卖给外国投资商。

    为了这次交易摩根银行悄悄成立了一个国际辛迪加,摩根父子牵头,成员甚至包括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代表,杰伊·古尔德也参加了这次交易,这标志着铁路之战真正结束。整个行动都是秘密进行的。

    辛迪加以每股120美元的价格买进15万股,绝大多数的股票都是伦敦的摩根公司在英国销售的。这部分股票在纽约交易所里的市价是135元,银行家们获利200多万美元。随后,辛迪加又以同样的价格销售了10万股。范德比尔特拥有的近一半的股份被出售了,他在该公司的股票份额减少了,他也就不再是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最大股东和唯一老板了。

    这一交易一直到1879年11月26日,所有的秘密的股票交易都完成后,才正式对外公布。消息立即传遍全国,华尔街为之震动。整个金融界震惊了。1879年11月29日的《商业与金融纪事》报道说:“这个礼拜,华尔街的人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纽约中央铁路-哈德逊公司的股票交易。”

    成功发售了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股票是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至今为止所做的最重要的一笔生意,因为这个举动,铁路的控制权由小范德比尔特转到了董事会手里,皮尔庞特在董事会占有了一席之地,他还把自己的两位叫古尔德的盟友安排进了董事会。从此以后,皮尔庞特·摩根在整个金融界有了巨大的潜在影响力。

    规则与秩序哪里去了

    美国内战后,对铁路的狂热持续了几十年,通过朱尼厄斯在伦敦的摩根银行,不少英国投资者购买了美国的铁路股票,可是一次又一次的危机,股票泡沫的破裂使众多的英国投资者不满,为什么美国的经济不景气?美国货币又为什么这么不稳健?美国的众多铁路公司为什么都经营不善?为什么要建设那么多平行的铁路以打压已有的铁路?美国政府为什么不对过热的铁路投资进行干预?铁路公司大量地行贿政府官员为什么没有受到制止?所有这些问题也困惑着皮尔庞特·摩根。

    这些年来,他目睹了伊利铁路之争,也无意中卷入奥尔巴尼-萨斯奎汉那公司争夺战,如今这些争斗仍然破坏着美国铁路公司的名声,也间接地影响了华尔街。他一直在思考着,自己能为这些没完没了的、既耗时又浪费的无序竞争做点什么。

    此时,他不仅是个跨国银行家,而且已经成为强大的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董事,虽然它不能控制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股票,但他希望通过一种联合体的方式制止争斗。1880年2月,皮尔庞特召集了纽约中央铁路公司、伊利铁路公司、沃巴什公司的高级合伙人在纽约开会,目的是制定铁路建设长期规划,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对铁路进行瓜分以替代无休无止的争斗。他希望能在铁路方面制定一些大家都能遵守的规则和秩序。这本应该是政府出面进行的事情,皮尔庞特·摩根却以私人银行家的身份做起了这件事。

    建立规则和秩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在当时那么混乱的状态下,尤其是美国的经济还不稳定,1881年初,金融恐慌再次袭击了美国市场,恐慌形成的威胁使刚刚复苏的美国经济大有倒退之势,作为一个银行家,皮尔庞特·摩根竭尽全力挽救危机,试图在危机中发现机会。

    好在这次恐慌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因为紧张和不安,加上一次严重的感冒,皮尔庞特·摩根又想逃离华尔街了。每隔一段时期,他都会有逃离华尔街的冲动,这种冲动几乎伴随他一辈子。现在,他身上承担着更多的压力,他要为投资者负责,更要为他的公司负责,而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完他想做的一切。比如他一生都感兴趣的慈善工作、艺术品收集、教会工作,等等。

    不过,这一次,皮尔庞特·摩根并没有退出华尔街,他已经没有退路了。他选择了一次长达6个月的休假。他一个家人也没带,独自踏上了旅程。就是在这次旅行中,他购买了一艘大型豪华的游艇——“海盗号”,那是美国当时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游艇,有双桅纵帆船的装备,大型的螺旋桨,双缸发动机,船内的设施也是无比的优雅和舒适。此后,这艘着名的游艇见证了美国金融界乃至世界金融界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

    皮尔庞特·摩根的父亲朱尼厄斯·摩根已经年近70了,他还继续掌管着伦敦的摩根银行,他相信儿子已经成熟了,足以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了,他开始把自己的责任和业务转移到儿子身上。那时候,一些强有力的人物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事业中,很少有精力关注自己的儿子,但朱尼厄斯不一样,从一开始,他就有意识地将儿子带到商业世界,教给他怎样做生意,规划他的学习生涯,帮助他完成家庭作业,向他口述欧洲的历史和文化。当他的儿子走向商界的时候,他一直密切地关注着,他甚至亲自为儿子挑选老板、合伙人和同事。他在伦敦指挥着儿子在纽约的生意,一旦他发现儿子有失误,哪怕是很小的失误也会严厉地斥责,就像前边我们讲到的黄金投机生意。他教育儿子要正直、本分,不做不正当的生意,不发不义之财,儿子接受了父亲的关心与监护,但从来也没有被他的斥责所吓倒。他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坚持履行自己的责任。就是在父子之间这样的关系中,摩根家的后辈赢得了巨大的成功。

    皮尔庞特·摩根也从父亲那里继承传统,他对整个家庭充满爱心,精心地呵护他的孩子们。他和他的父亲一样重视教育,他的孩子们都被送进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不论工作多忙,无论他的身体状况多差,他都不会忘记给孩子们买生日礼物;他也不会忘记他的结婚纪念日,每到这一天,他都会给范妮买鲜花礼物。摩根家和亲戚们关系也一直非常好,他们经常举行聚会,圣诞节的时候,皮尔庞特·摩根经常带着孩子们去各处的亲戚家送礼物,从摩根家的祖先移民美洲的那一天起,这个家族就保持着团结、融洽,其乐融融。这和许多富有的大家族成员勾心斗角最后无可奈何地衰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合作而不是竞争

    1880年,皮尔庞特·摩根成为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董事以后,就开始为北太平洋铁路公司操作债券发行业务。这是一条未完成的铁路,在1873年的大恐慌中,拖垮了为它投资的杰伊·库克公司,此后便开始了漫长的重组。1880年,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牵头和几家大银行组成了一个银行辛迪加,为北太平洋铁路公司成功发行了4000万美元的铁路债券,第二年,他又组织了一个辛迪加,出售了北太平洋公司2000万美元的债券,有了这些资金保证,这条铁路才最终在1883年建成。皮尔庞特·摩根在北太平洋董事会中也拥有了一个席位。

    1883年,从威豪肯到布法罗的铁路通车了,西岸铁路公司开始运营,随后,西岸铁路公司和中央铁路公司便开始了一场价格大战,双方都拼命地降低车票价格、运费价格,结果两大公司都亏损,股票贬值。当西岸铁路公司股票价格降低的时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开始吸入西岸铁路公司的债券,到1885年,西岸铁路公司破产,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接管了西岸铁路公司,随即与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展开竞争。管理者们无视规则,对那些业务量大、利润丰厚的大公司,收取低廉的运输价格,却对业务量小的公司以及没有关系的客户收取惊人的高价。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最终受伤害的还是铁路公司本身。事实上,两个公司都在亏损,股票都在下跌。

    皮尔庞特·摩根必须维护中央铁路公司的利益。他首先劝说小范德比尔特买入中央铁路公司的股票,结果投资者的信心大受鼓舞。但是,两大铁路之间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1885年7月的一个炎热早晨,皮尔庞特邀请了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的总裁乔治·B.罗伯茨和副总裁的侄子弗兰克·汤姆森登上了“海盗号”,他们将在那里进行一场谈判。皮尔庞特和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外事总裁昌西·迪普也参与了这件事。

    不知情的人也许认为几个人离开酷暑的费城,可以愉快地放松几个小时,但实际上他们肩负着使命,就是制定一项协议以便终止当时最危险最可怕的铁路公司之间的竞争。无序的竞争是可怕的,没有一方会最终获益,消除这种状态就必须要有一个人站出来,充当调停者的角色,这个人必须具有足够的社会地位和足够的经验。那年,皮尔庞特·摩根48岁,他在商界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地位,他愿意担负协调美国各个铁路公司利益纷争者的角色。

    实际上,皮尔庞特·摩根不仅是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董事,他的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也一直在为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提供资金,两大铁路公司的恶性竞争最终也会伤及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的利益。

    这场愚蠢的战争必须尽早结束,铁路运输业必须维持良好的秩序,这是皮尔庞特·摩根,也是很多有正义感的人士早已意识到的。

    当皮尔庞特·摩根的客人们在游艇的甲板上坐好了以后,皮尔庞特·摩根说他们达成的协议十分简单: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要放弃西岸铁路公司的所有股权,由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接管。作为对等条件,纽约中央铁路公司也要将南宾夕法尼亚铁路的控制权交给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按照这项协议,两家公司之间的冲突可以解决而都不吃亏。在皮尔庞特·摩根看来,这是一个比较公平的协议,罗伯茨、汤姆森、迪普和皮尔庞特·摩根四个人在“海盗号”游艇里交谈着,讨论、争辩、推理、反驳。皮尔庞特大多数时间都抽着古巴雪茄沉默地坐着,他想充分理解他的客人们的想法,了解他们的感受,然后找到和他们沟通的最佳方式。只有当他们的商议陷入僵局的时候,他才大声地插几句话。但妥协一直没有达成,摩根要完成自己的既定任务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他始终不放弃,很多优秀的人都是这样,关键处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有的人坚持下去,把“不可能”

    变成了“可能”,于是他就赢得了成功,赢得了未来。

    摩根就是这样的人,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事情是否成功。晚上7点半,“海盗号”在新泽西的码头靠岸。客人都该散去的时候,最固执的罗伯茨开口了:“我同意你的计划,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两大铁路公司之间这场无硝烟的战争结束了。

    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的银行家们马上就拟定了关于重组西岸铁路公司的计划,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将通过这项计划将西岸铁路公司收购。1885年9月中旬,南宾夕法尼亚铁路停止了所有的修建工作。

    和解条约签订以后,两大铁路公司之间的纷争暂时停止了,皮尔庞特·摩根也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他被人们誉为总设计师,他的权威被神化了,铁路领域一场持久的和平到来了。

    高风险背后必定是高收益

    “海盗号”游艇协议签订后,短短几周内,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和纽约中央铁路公司便相视一笑泯恩仇,开始了他们的合作之路,其他一些主干线铁路公司也仿效他们,从业人员都诚心诚意地遵守竞争原则,他们达成协议,货运费和客运费要从竞争中的较低水平逐渐升高,以摆脱亏损的局面。

    对西岸铁路公司成功的收购,使皮尔庞特·摩根变得名望大振,家喻户晓,在纽约中央铁路公司的董事会里,没有人能与他的地位和分量相比。他最痛恨浪费,他眼见着因为竞争所导致的无序和浪费使大多数美国的大型铁路公司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境地,而现在他以一人之力将这些铁路公司进行重组,在千难万险中把自己的计划成功地付诸实践,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使公司之间能够更好地合作。因为他良好的愿望,加上他的正直和地位,使得人们对他深信不疑,“听摩根的!”这句话甚至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

    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和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平协议达成以后,皮尔庞特·摩根又成功地将里丁铁路公司进行了重组,这主要是为了弥补上次“海盗号”和平协议给里丁公司带来的损失。重组的结果是避免了铁路的浪费,和不同的公司擅自侵入另一个公司的领地。

    接着是对里士满枢纽公司的重组,这是南方的一个铁路枢纽,很久以来这家公司的股票都很不稳定,有几次都差点破产,华尔街的大多数金融家都不愿意为这个公司投资重组,因为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风险是显而易见的,这个任务最后落到了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头上。重组进程并不顺利,但最后还是按照摩根的意愿完成了。

    之后的1887年,摩根成功地重组了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公司。

    80年代,摩根还投资了很多其他的铁路公司,并且对它们进行重组,他通过合理的重组计划和强大的资金注入,使不少铁路公司起死回生。摩根并没有铁路运营方面的任何知识,但摩根的社会影响力和他掌握的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的强大财力才是最重要的,他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能深刻地影响到铁路官员背后所在公司的命运。

    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出,摩根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本质,只要他把握了大方向,细节的问题,具体的执行,就自然有很多手下的专业人士去做。他就是这样的老板,很会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在他的公司里,每个人的角色都是事先确定好了的,每个人所应负责的事务也是明确的。每个人各司其职,做好自己职责内的工作,而摩根并不需要什么事都亲自去做,他也不干涉下属的工作。所以,不管他的公司多么庞大,各项事务都进行得井井有条。

    当然,一系列的重组过程中,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都要发行大量的债券、股票,这其中风险是很大的。如果投资者不看好重组的前景,就不会出钱买股票,股票卖不出去也就无法融资,而股票到底能不能卖出去还有太多的变数,乐观主义者是充满信心的,但也有很多人忧心忡忡。

    摩根及其合伙人很少做买空卖空的投机生意,但在这一系列的铁路重组中,他们似乎也在冒险,在下赌注,他们都懂得“风险越大,回报就越大”的道理,任何一项计划都会涉及巨大风险,这就需要人们尽量降低风险指数。如果失败了,损失是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如果成功了,回报也是惊人的。摩根等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且尽量引导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结果,他们如愿以偿。特别是当他看到一个个铁路公司经过重组以后,放弃了以前的恶性竞争,在合作的基础上互利共赢,他更是感到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不必因为外界的指责而惭愧。事实上,对于这种“摩根模式”的重组,舆论界已经有了很多非议,有人指责他进行的是一场场巧取豪夺,或者是垄断,摩根绝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认为他一直都在收拾烂摊子,他没有掠夺任何东西,而且他在重组之后建立的秩序将行业内的恶性竞争降低到最低点,这对行业的发展,甚至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有好处的,即使付出一些金钱和精力也值得。

    事实上,在19世纪80年代,像皮尔庞特·摩根这样的大资本家已经遭到了美国民众的普遍痛恨。1884年,在金融势力大力支持下,共和党人格罗弗·克利夫兰成为白宫的新主人。在克利夫兰总统任职期间,皮尔庞特·摩根经常出入白宫,甚至开始直接参与白宫的财政事务,并凭借手中强大的资本干预美国的政治生活。

    “如果政府和法律不做,我自己来!推动世界运转的不是什么法律,而是金钱!金钱!”这句狂妄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话是皮尔庞特·摩根的信条与准则,100多年来,它在美国一直流传着。

    19世纪80年代后半期,是摩根收购、重组、兼并铁路公司的第一个高潮。早在70年代,洛克菲勒就建立了他的石油帝国,垄断了整个美国的石油生产。在纺织、酿酒、制糖、制革、烟草等部门都有托拉斯组织的存在。

    垄断并不能阻止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西部铁路的运费之战导致了证券价格下降。1890年11月初,美国金融界又迎来了一次大恐慌,负债累累的联合太平洋公司最早进入了衰退期,赫赫有名的巴林兄弟银行也倒闭了。这次危机,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再次平安度过,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卷入疯狂的证券投机中。

    在这样危急的时候,皮尔庞特·摩根又出面了。12月中旬,他再一次把西部铁路公司的股东们召集到华尔街23号开会。会议决定成立一个由铁路公司的总裁和董事组成的新顾问委员会,任务是维持运费,仲裁争端。报界对此反应激烈,认为这是由铁路大王们组成的一个庞大的托拉斯。托拉斯,这个名字实在是不受人们的欢迎。

    到80年代末期,铁路公司因为一再地泡沫破裂而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而且投资也已经饱和了,像摩根银行这样的大公司纷纷把目光转向其他类型的企业,以获得更丰厚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摩根开始关注工业领域。1892年,摩根银行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注入了一笔巨额资金,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更名为通用电气公司,摩根进入公司董事会。他向欧洲和美国的资本家推销爱迪生的灯泡,把通用电气公司的债券卖给有钱的朋友,通用公司由此急剧地发展起来。

    皮尔庞特·摩根成为美国最强有力的人物之一,而这一切都是他父亲从小培养的结果,严谨的家庭教育、家族特有的商业灵感、个人的学识、胆量、勤奋和努力成就了他的事业。现在,当他在金融界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的时候,他的父亲、老银行家朱尼厄斯·斯宾塞·摩根也告别人世了,他是在1890年4月因马车车祸去世的,享年77岁,他的妻子在6年前就已经离世。

    现在,摩根家族的长子、53岁的皮尔庞特·摩根真正成为了一家之长,也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商业集团的首脑,过去,无论遇到什么棘手问题,都有父亲坚定的指引,现在他要独立面对一切,并且把他的家族带向更辉煌的明天。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