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闾文集:素心幽寄-致刘学颜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学颜先生:您好!

    得知您将要编辑一部有关金源故都的文史丛书,极表赞同,为祝为颂。

    黑龙江是我的旧游之地,先后到过八次,南北东西的名城胜迹、风物人情,可说访问迨遍,并且写了《三江恋》、《冰城忆》、《青天一缕霞》、《一篙如画苇间行》、《长夏江村》等七篇散文,其中有关金上京的文章有两篇:《文明的征服》和《土囊吟》。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三省宣传部长会在哈尔滨举行。我趁会议间隙,去了呼兰,访问了萧红故居,写了《青天一缕霞》这篇散文。因为离得很近,当时又去了阿城,寻访了白城子金上京遗址。经过一段酝酿、沉淀,于1994年写出了《文明的征服》,七月初在香港大公报分三期连载。1995年我的以宋代史迹为题材的散文《陈桥崖海须臾事》在香港大公报连载之后,我就想到应该再写一篇有关徽钦二帝被俘于金的散文。这样,我就寻访了坐落于依兰县的五国城,并且再次南下到了阿城,看了白城子有关遗迹和博物馆(金上京历史博物馆新馆当时尚未建成),这是1996年秋。次年,《土囊吟》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据大公报记者面告,这一系列散文在香港引起了热议与好评。

    人们一般的印象,文明之花盛开于中土,古代蛮荒塞外的历史似乎是一片空白。其实并非如此。自古以来,生长在中国北方的一个个少数民族,就拨开洪荒的流云,燃起文明的爝火,相继跨上奔腾的骏马,闯入了历史的疆场。他们的铁骑越过万古荒原,越过长城、黄河,踏上中原大地,以其沉雄的呐喊与滴血的泣诉,共同叙述着那从梦幻走向现实的艰难历程,叙述着历史的无奈与无情;更以其蓬勃的朝气,锐不可当的攻势,给予每个从励精图治到骄奢怠惰的中原王朝以致命的冲击。而每一回合的搏斗,都昭示着中华民族从分裂、对抗走向统一与融合的历史时空,装订着一个漫长历史时代的苦难与辉煌。金代的女真人是其佼佼者。

    女真族原是十分落后的,立国当时,尚无文字。但是,他们以其冲决一切的蛮勇精神和蓬勃旺盛的生命活力,铁蹄所至,望风披靡,奇迹般地战胜了实力超过自己数十倍的强大军事对手,先后灭辽蚀宋,直到把北宋的两代君王俘获到五国城下。与此同时,他们也尽情吸吮灿烂的中原文化营养,把宋、辽两国的宫藏府库的典籍、礼器,特别是文艺、学术、科技人才,尽数搜罗过去,为已所用。他们也像前代的北魏、契丹,身后的蒙元、满清一样,当从塞北草原跨上奔腾的骏马驰骋中原大地的时候,都在农耕文化与游猎文化的撞击与融合的浪潮中,接受了新的文明的洗礼,从而大大加速了发展的进程。令人深思的是,人类的文化无一不包含着自我相关的价值、功能上的悖谬,有时演进、发展的结果正好与原初的动机、愿望相背反。金朝正是如此。在汉化的同时,本民族固有的优势也逐渐丧失了。结果是新的文明作为一种异已力量,最后反转过来诱使它走上衰亡、腐朽的末路。

    应该说,金朝的汉化程度是相当高的,某些方面可以同尔后的清朝媲美,其文化成就也比较突出。我在《文明的征服》中作过概述:“女真汉化,亦即封建化的进程,直接推进了金源文化的发展。不过几十年时间,就从建国之初尚无文字,发展到大定、明昌之际文化上的巨大跃迁,以至自立于唐、宋之林,以文治见称于史册。有金一代,不仅诗词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数量达到一万二千多首,)而且,院本、杂剧与诸宫调也在后来的文学史上放出了异彩,为北曲和元人杂剧的发展与繁荣创造了条件。通过异质文化的融合渗透、优势互补,更使多元一体、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文明获得了不断发展的契机与活力,形成了兼收并蓄,集多种民族文化之长的完整体系。”

    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是互为作用的。经济、社会生活之外,单就语言、文学、音乐、舞美、体育、服饰、饮食方面来说,金源文化给予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顺便说个小插曲。前段时间,辽阳一位文友曾到阿城金上京博物馆新馆参观,回来后给我挂电话说:馆藏十分丰富,品位很高,堪称一流;但是有个不足,就是只有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尊塑像,而漏掉了金世宗。完颜雍号称中兴令主,大定年间治绩卓著,漏掉了他,是个阙失。我笑说:“你们辽阳人对完颜雍有深刻印象,因为他是在你们那里登上帝位的。无疑他是金代十分重要的英主,之所以未立石像,我想是因为他的主要政治活动并不在阿城,而在北京。不应忘记,你参观的是金上京历史博物馆。”此说先生以为然否?

    遵嘱,随信寄手迹一纸,系《文明的征服》中的一页;照片一张。

    即颂

    编安!

    王充闾

    2014年12月13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