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大函奉悉,无任欣慰。
评论拙作的论文《大历史观与历史文化散文的价值》,拜读一过,觉得非常精彩。感谢您的青睐与期许;容有未逮者,我当奉为今后创作的目标,努力地加以践行。
您所面对的是抽象的学术领域,可说是充满了术语、定义、流派、新词,而您能够以开阔的学术视野、精到的分析、睿智的谈吐出之,不仅创见多多,意蕴深邃,而且格调清新,运笔活泼,富有情趣,至为难能可贵。
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原是以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为特定研究对象,进行叙事研究,最终却生成一门新的理论,即叙事学。您对此既有深湛的研究,又能娴熟地应用。为了论证文本中叙述的重要性,您引用卢卡奇的论述,说明现代的伟大叙事作品正通过所有事件在过去的前后一致的变化,把戏剧性的因素引入了小说的形式。只有叙述,事物才能获得诗意的表现。当然,叙述需要世界观,“没有世界观,就绝不可能正确地叙述,绝不可能创作任何正确的、层次匀称的、变化多端的完善的叙事作品”。
您在论文中指出:“叙述历史不是有什么写什么,写哪些历史本身就是选择和确认的结果。表现在历史散文文本中,就呈现为结构方式。我们正是从这个结构形式中,看出了充闾先生所依据的价值观和感情倾向”。窃以为,这是非常警辟的分析;而且是发他人之所未发。
遵嘱,已经同《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先生联系过了,他熟知您的学术成就,对文章深表欢迎。
我是昨天从北京回来的。这次应北方工业大学邀请前往讲课,内容主要是讲张学良。作为人文素质课内容,引导大学生把他作为一个人性标本、人格图谱和上世纪社会、政治方面一个线索人物,进行全面剖析。同时,还应北工大文法学院的要求,与教授、讲师们会面,围绕着当前文学创作(包括个人创作体会)这一话题,谈了些个人见解,也谈到了您的评论。他们多是北大、清华博士,有几位都知道您,深表赞许。
再申谢忱,敬颂
教安
王充闾
2009年11月24日
刘俐俐,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