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卡姆举世飞旋的抢救者:万桐书-天池奇遇见深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万桐书听到老者发出的声音不禁一愕,他回过头去一看,却看到有几个醉汉正向老者劝酒喝,而那老者一边摆手示意不饮,一边发出了清醒的感慨。

    那老者接着又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样美丽的山水已经令我陶然若醉,何必再饮什么酒呢?

    当年陶渊明也不过如此而已啊!

    哈哈……美哉!

    那老者在大笑中似乎真的醉了。

    万桐书从陶然欲醉的境况进而转入冷静的思考。

    假若我把天池誉为一位绝色美女她仅凭美丽的外貌就可以吸引天下的游客吗?而且千年不变,他想:结论肯定是否定的。

    因为美丽的容颜随着岁月的延长将不复存在。而内在的美丽将在永恒中射出诱人的光彩。

    以“落雁”喻美的王昭君如果不是规劝匈奴单于化干戈为玉帛,从而保持60多年来大汉边境无战事的和平局面,那么她还会享誉美女“落雁”的称号吗?他这样深思着。

    由此他从天池的自然景观联想到了人文景观的丰富内涵及其永久不变的吸引力。

    他追忆的思绪从作为周朝守藏宫史官的老子开始了。

    被道教奉为教祖的老子为了避祸采用了韬晦之计,骑一头青牛悄然隐退到西域。在西出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扣押。他明白尹喜的用意在于索要他的有关“道”的书,于是他以手稿《西升经》作为交换的条件获得放行。

    老子隐居天池行侠布道时巧遇危难之中的西王母,他以天道之理为西王母指点迷津,扭转了局势,然后遁入天池的玉峰山上的道宫修炼成仙了。

    万桐书又联想到周穆王与西王母在天池对歌的故事更是世人传为佳话。对此,晚唐时代杰出的诗人李商隐有诗吟咏: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西王母在天池打开饰有花纹的窗子切盼穆王早日再来。但不幸的是穆王与世长辞了。人间的臣民正唱着穆王所作的《黄竹歌》为他送行。

    西王母的悠悠思情如同万古天池永驻人间。

    万桐书又想到清代大才子纪晓岚与才女肖绮婉在天池写诗绘画的趣事更是有口皆碑。

    当年的纪晓岚面对天池吟出这样的诗:

    乱石倒影碧沉沉,

    十里龙湫万丈深。

    一自沉牛答云雨,

    飞流不断到如今。

    在诗情的引发下,才貌双全的肖绮婉放好画板,摆开笔墨,展开画纸,遥看群山雪岭,俯瞰天池碧波,环望郁郁苍松,目击凤鹤飞翔,耳听水鸟啁啾,不禁灵感突发,当即泼墨挥毫,画出一幅名曰《雪山龙湫图》的山水画。

    纪晓岚看到此画,难仰飞扬的激情,立即在画的空白处题写出前面他所吟出的天池诗。

    此画是学者与才女珠联璧合的佳作,实属珍品。

    他们回到京城将此画敬献给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爱不释手。

    皇帝死后,此画作为皇宫宝物被收藏起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此画被盗,下落不明。

    据说有人曾在日本一位名画收藏家的画室里见过此画。问起来历,回答从意大利收藏家手中以重金收购。

    还有人说流落国外的是赝品,而真迹作为陪葬品与乾隆皇帝一同被葬入皇陵。

    传说各异,莫表一是。

    《雪山龙湫图》究竟在哪里?至今下落不明。

    纪晓岚和肖才女泉台若知,焉能闭目?!

    世界大舞台,舞台小世界。

    天池以奇妙的自然景观演绎出那么多的名人轶事,她的身价怎能不日升月高呢?!

    她的美誉怎能不流传天下呢?!

    天池的美丽与奇特将在中外游人的传颂与拜谒中永世不衰。

    万桐书收回浮想的目光,亲切的看着欣喜的吐尔地阿訇,发现他也同样沉醉在美景的回味中。

    吐尔地阿訇听了万桐书感慨万端的讲述,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立刻拿出萨它尔琴面对天池,一边演奏,一边放声唱出这样的歌儿。

    天池啊!美丽的天池

    你是我们新疆的骄傲

    你的仙姿神容天下少有

    我不远万里一睹你的风采

    向你敬献崇敬的颂歌

    表达我对你无比的爱恋

    你的美誉和圣洁尘世少有

    多少动人的传说因你而生。

    多少名人的轶事由你而生

    我被你的丰姿情采激动得泪花飞扬

    从心底涌出歌唱声永远伴随在你的身旁啊!

    美丽的天池

    我心中永远的月亮

    她的歌声引来了不少游客,大家被他的歌声深深感动了,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动人的歌,都异口同声的赞美着,请他再唱。

    他在众人的恳求下又唱了两遍。

    听众说了许多感动的话,逐渐散去了。

    万桐书把他的歌记下来了。

    他在脑海中重复了几遍,坐在一块大石头,拿出稿纸,用钢笔很快的写出歌词,又用复杂的只有他看得懂的谱子谱出了曲子,他反复的修改着,万桐书反复地记着改着,终于谱成了准确的歌曲,写在了歌谱中。

    万桐书按照歌谱大声地唱出了这首动人的歌曲。

    吐尔地阿訇听后高兴地跳起来。

    他夸奖万桐书是音乐奇才。

    他赞美万桐书是罕见的神耳。

    他赞扬万桐书创造了记录歌曲的神谱。

    他为他的歌曲能完整无误地谱成曲子写在纸上而惊讶而振奋。

    他为有能将他的歌声写成曲谱而不至失传的万桐书而感到万分的惊喜。

    他是借用了十二木卡姆中的曲调演唱了他自己即兴编出的词。他觉得万桐书能为他这首歌谱曲子,那么十二木卡姆的套曲也一定会被万桐书谱成书面的歌曲,十二木卡姆的全唱套曲有望了,有救了,这是他所盼望已久的事。他感到意外的高兴。

    他是由于激动,才突然来了灵感,唱出了这样的歌曲。

    事后也许会忘了,再唱也可能会和原唱的词曲不一样。

    现在万桐书写在了歌谱上,记录下来了,他也不当心遗忘了,也不担心失传了,所以他特别激动,把那歌谱当成了宝贝。

    他以自己的经验推想,万桐书也许是因为情感的冲动而灵感来袭才记住了他唱的歌词和曲调,才立即谱写出来了。

    如果时过境迁,他也许会忘却了他所唱出的歌,也就不会谱出他原唱的歌曲了。

    所以他非常珍惜现在的这张歌谱,拿在手上不停地欣赏着赞叹着,像欣赏一件宝贝似地爱不释手。

    突然来了一阵卷地的风,他来不及提防,风把他手中的那张歌谱吹走了。

    他急忙追着那张歌谱奔上湖岸。

    歌谱在湖岸被风吹得在空中飞旋。

    他跳起来伸手去抓。没有抓住。

    风又把歌谱吹向湖面。他着急得又跑又跳,不顾一切的伸手去抓眼看正入湖水的歌谱,一不小心脚下登空,失身落入湖水。

    他在湖水中虽然抓住了歌谱,但身子却沉入水底。

    湖水深得不见底。

    他又不会游泳。

    在水中露出半个头,拼命地用双手扑打着水面,挣扎着想要浮出水面,但身子却向水中沉下去,眼看他就没命了。

    那青年司机也不会游泳。

    他站在岸边又喊又叫,一筹莫展。

    万桐书见此情景,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纵身跳入水中,向水中挣扎的吐尔地阿訇迅速地游去。

    万桐书识水性,会游泳。他自幼生活在汉水边上,早就与江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不仅会游泳,而且会踩水。是有名的水鸭子。大江大浪难不住他,平静的湖水能难住他?!

    他施展出蛙泳的快速技能,划水前进,很快就游到吐尔地阿訇的身边。他一伸手猛地托起吐尔地阿訇的上身,一手在水中划动,那身形就像一条鱼似地托着吐尔地阿訇疾快地向湖岸游去。

    28岁的万桐书年轻力壮,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加上水性又好,托起一个70岁的并不沉重的老汉自然不在话下,很快就游到了岸边。

    尽管水鸭子把旱鸭子拉到了湖水的岸边,但却无法把吐尔地訇送上岸去。

    因为湖岸又陡又高,万桐书双脚踩着水使足了力量也无法把晕头转向的吐尔地訇抱上湖岸。

    怎么办?

    处于焦急状态的万桐书突然看到站在岸边的司机伸出长长的树枝让吐尔地訇抓住想把他拉上湖岸。

    但树枝太短,吐尔地阿訇抓不住。

    万桐书喊着让司机把自己的裤腰带和岸上围观的群众的裤腰带连接起来,仍给他。

    那司机照办了。

    一条长长的裤腰带到了万桐书的手中。

    万桐书把裤腰带的头绑在吐尔地訇的双臂下另一头让岸上的司机等人往上拉。

    万桐书在水中用双手往上托起吐尔地阿訇,岸上的众人往上拉着,把吐尔地阿訇吊起来,不让他碰撞在岸壁上,终于安全地把人吊上了岸。

    吐尔地阿訇被水呛得很难受,半睁着两眼想呕吐,岸上的人急得不知怎么办?

    从缓坡游上岸的万桐书飞快地跑向吐尔地阿訇,采用困水的急救术,让吐尔地阿訇很快吐出了腹中的水,吐尔地阿訇渐渐地睁大眼望着万桐书微笑了。

    吐尔地阿訇终于得救了。

    那维吾尔青年司机和围观的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他们异口同声赞扬万桐书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赞扬他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从容解救落难人的好风格。

    吐尔地阿訇站起来抱住万桐书连声致谢,说了许多感激的话。

    万桐书笑着说他们生来就有缘,共同的使命使他们心连心。

    他们俩人的衣服都湿透了。

    吐尔地阿訇手里还攥着那张湿透了的歌谱,他看着歌谱大笑起来。

    他们离开湖岸到向阳的山坡上去晒衣服。

    吐尔地阿訇把那张虽湿但没有破的歌谱放在大石头上晒起来。

    头顶的烈阳照射在他们的身上,不大一会儿,他们的衣服就被阳光晒干了。

    放在大石上的歌谱也被骄阳晒干了。

    歌谱虽然留有湿水的痕迹,但依然字迹清楚,吐尔地阿訇宽慰地松了一口气。

    他们坐在山坡上的大石上交谈着有关十二木卡姆的事,越谈越投机,越谈越有兴趣,谈着谈着吐尔地阿訇又尽情地唱起了歌。

    万桐书被吐尔地阿訇那浑厚粗犷的歌声迷住了,出神的听起来。

    他们都陶醉在歌声中,忘了大石上已经干透了的歌谱应该压块石头。

    忽然又刮来了一阵山风,把歌谱吹起来,吹向山顶。

    万桐书和吐尔地阿訇急忙向山顶跑去,他们要抓住飘向山顶的歌谱。

    风好像跟他们捉迷藏。等他们跑上山顶后,又把那张歌谱从山顶吹向山下。歌谱像风筝似的向山下的草原飘去。

    吐尔地阿訇像丢了魂似的不听万桐书的劝阻,一个劲地跑下山去。

    万桐书怕他摔倒了,也向山下追去。

    跑到山下一看,眼前出现了一片灌木丛。在丛生的花草中出现了一条欢声淙淙的溪流,溪流之上是一眼喷水的清泉。

    那歌谱就落在溪流边上的花草上。

    吐尔地阿訇和万桐书走到草间,吐尔地阿訇拣起歌谱看起来,那歌谱依然完好无损,他又高兴地笑了万桐书也跟着笑起来,说这歌谱专门跟他们玩游戏。

    他们的欢笑引来了不祥之兆。

    从灌木丛的深处走来了一条狼。

    那条狼刚刚喝完了泉水,听到他们的笑声不走了。

    它悄悄地向他们走来了。快走到花草滩的地方停下。它静静地瞅着他们,不敢走过来。

    万桐书首先发现了狼。

    他看到那狼的毛是褐灰色的,尾巴垂下,两眼闪着骇人的绿光,准备随时向他们扑来。

    万桐书没有跟狼打过交道,有些心慌,他用手指着狼对吐尔地阿訇说:“你看!狼来了。”

    吐尔地阿訇看了一眼狼,说:

    “别怕。别慌。你怕,它就袭击你。你慌,它就会吃你。”

    万桐书不知所措地说:

    “怎么办?”

    吐尔地阿訇沉稳地说:

    “看我的。”

    他说完拔出几根红柳条和几根细灌木,把它们拧在一起,连成一条绳。然后又把树上的枝条折断捆成一个圆状物,绑在红柳绳的一端。

    他和万桐书各拿一根粗壮的树枝,拉上那圆状物,沿着山边,向天池的方向走去。

    那圆状物在地上发出古怪的响声,远处的狼不知是什么东西,有些惊恐地跟着他们走,不敢往前来。

    他们快步往前走去,万桐书不时回头看看后面跟来的狼,看它什么动静。

    吐尔地阿訇冷静地说:

    “不要回头看它,只管往前走。”

    万桐书有些不放心地说:

    “它要偷袭怎么办?”

    吐尔地阿訇放心地说:

    “它不敢。”

    “为什么。”

    “因为它害怕这发出声音的圆东西。它怕是炸弹,或者炸药,它怕死,所以不敢来。”

    “原来是这样。”

    “出现一只狼,就会出现一群狼。我们快走。”

    “一群狼?”

    “对。它如果发出叫喊声,说不定就会跑来一群狼。”

    “为什么这里会有狼?”

    “这里有泉水。天气热,狼是来喝水的,有一只狼来喝水,就会有一群狼来喝水。狼是群居动物,结伴行动,不像狮子和老虎,单独行动。快走!”

    听了吐尔地阿訇的解释,万桐书明白了,不再回头看狼,加快脚步往前走。

    那狼一直跟着他们,盯着他们,不敢往前来,保持一定的距离。

    快要拐过山脚了,那狼突然发出了几声惨烈的呼叫声。

    呼叫声在山间震荡着,传向远处的灌木丛,传向后面的山林。

    吐尔地阿訇感到情况不妙,立即回头望后面,没发现什么,便催万桐书快点走。

    然而,他们走不出去了。

    在家里陪伴白马的奥修阿訇突然听到拴在榆树下的白马发出几声凄惨的叫声,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跑出房间走向白马,看到白马又叫又跳,扬起前蹄不停的踢向榆树,好像要把拴它的榆树踢倒在地。

    奥修阿訇知道白马的心思,它是要去找它的主人——吐尔地阿訇。

    根据白马的叫声,奥修阿訇听出了白马在提示:吐尔地阿訇可能遭遇不幸了。

    奥修阿訇根据过去的经验判断,如果发现白马发出这种声音,就说明外出的吐尔地阿訇可能遇上了麻烦。

    过去的经验告诉他:白马的警告是很灵的,不会有错的。

    奥修阿訇有些很担心。

    他抚摸白马的头,白马不理会,却对他吼叫着,对着东边的天空扬起前蹄猛踢着,并使劲用头拉绳子,想要挣断缰绳往外跑。

    白马的吼叫惊动了连晓梅。

    在连晓梅家坐着牙生。艾买提,他是因为马车的轮子坏了,去修理了,他今天休息了,特意来看望万桐书的。

    连晓梅和牙生。艾买提听到白马的不断的吼叫声,从房间里走出来看白马出了什么事。

    他们被白马的行为震撼了。

    他们问明了白马怒吼的原因。

    奥修阿訇说他要骑上白马去天池寻找自己的父亲,看他究竟出了什么事。但他没有去过天池,不认识路。

    连晓梅自报奋勇地说她去过天池,她可以领着奥修阿訇去。但她不会骑马,怎么办?

    牙生。艾买提说他也去过天池,他的马就在大门口的树下拴着,他可以骑上马和奥修阿訇一同去。

    连晓梅也担心自己丈夫的安全,便让他们骑上马一同去天池,顺便也看看她的丈夫万桐书。

    奥修阿訇骑上白马,牙生。艾买提骑上黑马。

    两匹马驮着两个人向天池的方向飞快地奔去了。

    牙生。艾买提拉着游客常去天池,对路途很熟悉。现在骑着马更方便,他领着奥修阿訇抄近路,翻山越岭,很快就到了天池。

    到天池只见小车驾驶员加拉丁在湖岸看守着吐尔地阿訇的乐器和万桐书的用品。只见他着急地东瞅西望,却不见吐尔地阿訇和万桐书。

    奥修阿訇从加拉丁的嘴里得知自己的父亲和万桐书上山又下山了,却不知去哪里。

    牙生。艾买提对这里了如指掌,他说他知道远处山下是什么地方,应该骑马怎么走。

    他和奥修阿訇骑上各自的马,走下天池,沿着大山的边缘,向远处飞也似地跑去了。

    他们骑马绕过大山,穿过一片树林,在一座山的拐弯处看到了令他们大惊失色的情景。

    前面是一片起伏不平的丘陵地,长满了荆棘和青草。两边是巍峨的大山夹着丘陵地,形状成一条带状的峡谷。

    万桐书和吐尔地阿訇就在峡谷地带的出口处被五只凶恶的狼围住了。

    三只狼堵在出口的岩石上,凶狠的瞪着手拿树杆的万桐书和吐尔地阿訇。

    两只狼在他们的身后阻挡着,怕他们逃跑了。万桐书盯着他们身后的那两只狼,怕它们趁虚而入,扑咬他们。

    吐尔地阿訇盯着对面的那三只狼,寻思着该怎么突击而出。

    人与狼对峙着。

    人在寻找出击的机会。

    狼在等待天黑下来再行动。

    狼知道黑夜是它们获胜的好机会。它们的眼睛在黑夜仍敏锐,能和白天一样看清一切,作起战来很顺利很成功。

    所以,狼只围而不动。

    它们在等待黑夜的到来。

    吐尔地阿訇在新疆的南疆走过许多地方,遭遇过不少狼的威胁,他对狼的狡猾与奸诈很了解。

    他看透了恶狼的用意。

    他不上恶狼的当。

    他不容恶狼们拖延时间到黑夜。

    他依然晃动着那捆让狼摸不透的圆状物,举起树杆做出打狼的举动,让万桐书先走出谷口,他进行保护,抵挡狼的扑咬。

    而万桐书说什么也不走。他要抵挡狼的进攻,保护吐尔地阿訇先走,冲出谷口。

    他说着举起了树杆,夺过了吐尔地阿訇手中的圆状物,让吐尔地阿訇快走。

    吐尔地阿訇说什么也不走。

    他生气地命令万桐书快走。

    他使劲的推万桐书走出去。

    万桐书站在地上一动不动,他求吐尔地阿訇快走。他说他年轻力壮,有力气对付狼。又说吐尔地阿訇年老体弱,没有他的力气大。还说十二木卡姆瑰宝离不开他,需要他,求他听自己的话,快快走出去。

    他们谁也不先走。他们互相推让着,早把眼前的安危和生死忘到了九霄云外了。

    堵截的三只狼中的头狼看出了他们想逃走的意图,立即从岩石上跳下来,凶狠地扑向吐尔地阿訇,张开大口,就想咬住他的脖颈。

    吐尔地阿訇抡起树杆,狠狠地打在狼的头上,那狼栽倒在地上,又跳起来向后逃去了。

    吐尔地阿訇的树杆打断了。

    另外两只狼趁机扑上来,万桐书抡起手中的树杆打倒了一只狼,而另外一只狼不等他举杆再打的空档,飞快地扑向吐尔地阿訇的身上。

    吐尔地阿訇来不及还手。

    他处于万分危险的境地。

    万桐书再次举起手中的树杆向那扑向吐尔地阿訇的狼狠狠地打去。

    那狼迅速地躲开了。

    万桐书的树杆落空了。

    万桐书由于用劲太大,打空后身子不稳,跌倒了。

    那三只狼见此情景,又立即从不同的方向扑向他们二人。

    情况十分凶险。

    突然间,白马纵身而起,摔下了奥修阿訇,闪电般冲向三只狼,扬起前蹄,狠狠地踩向为首的两只狼的狼头。

    两只狼猝不提防,躲闪不及,脑袋崩裂,鲜血喷涌而出,倒在地上死了。

    白马又举起前蹄,踩向另外一只狼,那狼嘶叫一声逃跑了。

    猛的传来了一声枪响,那逃跑的狼被枪弹打准了,倒在地上死了。

    在后面阻挡的那两只狼,凶状发出凄惨的惨叫声,转身要逃。

    又被两声枪响打死在地。

    开枪的人正是奥修阿訇。

    他手里举着猎枪。

    猎枪是他走南闯北演唱时所带的随身的武器。

    一场人与狼的战斗结束了。

    马与狼的战争结束了,白马胜利了。

    被解救的万桐书和吐尔地阿訇在奥修阿訇和牙生·艾买提的保护下,又回到了天池。

    青年维吾尔驾驶员早已在天池湖岸的树林里支好了烤羊肉串的烤炉,烧好了奶茶,备好油馕在等他们的到来。

    当他看到万桐书等人牵着两匹马来到湖岸时,焦急等待的愁云立即烟消云散了。

    他立即把串好的烤肉放在烤炉上烧烤,不时用布扇搧着火,在羊肉串上撒上盐粉,辣子面和孜然,俨然是烤肉的行家里手。

    吐尔地阿訇从儿子的嘴里得知白马在家的举动,非常激动。他抱住白马的头不断地亲吻,不断地说着感谢的话,并流出了感动的热泪。

    那白马也同样吻着吐尔地阿訇的脸,两眼闪着泪花,对他表示无限的关心和爱恋。

    白马虽然不会说话,但他内心的活动,吐尔地阿訇是完全理解的。这正应了那句心照不宣的话。

    吐尔地阿訇让白马喝天池的圣水。

    又给它喂人吃的馕。

    众人看了都非常感动。

    他让白马在青翠欲滴的树林里乘凉吃鲜嫩可口的青草。

    牙生·艾买提的黑马陪着白马吃青草,两匹马在一起显得很亲热。

    烤肉考好了,万桐书和吐尔地阿父子以及牙生·艾买提,围坐在草地上吃着烤羊肉和馕,喝着鲜美的奶茶。

    加拉丁像个厨师,不断地给他们烤烤肉倒奶茶,得到大家的赞扬。

    万桐书问起吐尔地阿訇为何白马对他这样好,这样钟情。

    他便怀着沉重的心情讲起来,大家听得出神入化了。

    在快解放的前两年,吐尔地阿訇和儿子奥修阿訇在库车给县长家演唱十二木卡姆时受到了欺压和剥削。

    那有权势的县长要过60岁的大寿,让串街走巷以演唱为生的吐尔地阿訇父子为他当众演唱十二木卡姆。

    吐尔地阿訇在儿子奥修阿訇的手鼓声中演唱着十二木卡姆的全套曲。

    可恶的县长不许他抬头,不许他睁眼,只许他跪在地上演唱十二木卡姆。

    当他用了十九小时演唱完,已经累的晕倒了,奥修阿訇赶忙把他抱到客厅外面的大树下休息,一边灌水,一边喂药,他才逐渐醒过来,睁开了眼睛对儿子说要上演唱费快走吧!

    他的儿子便向管家提出付费的要求。

    管家没好气地训斥他,让他在外面等着,不许乱闯。

    那管家报告了县长。县长转动着眼珠子想了一会儿,便对管家嘀咕了一阵。

    管家出来对吐尔地阿訇父子说,县长家的大白马生出了一个小白马,小白马很值钱,县长为了答谢你们,决定把小白马送给你们。

    他们听后半信地跟着管家去牵马。到后院一看,大白马躺在地上死掉了,小白马在身旁不停地转圈子,两眼流着泪。

    他们心想这样小的马没有母马的奶,怎能活下去,便不想要。

    那管家气恨恨地说那白马是因为被你们的歌声吓死的,如果你们不要小白马的话,县长就让你们赔白马。

    他说那小白马是个灾星,是在你们的歌唱中生出来的不祥之物,它一生出来就害死了大白马。你们赶快拿走小白马,不然县长要治你们的罪。

    吐尔地阿訇父子为了避祸,只好把那小白马抱走了。小白马临走时望着母亲掉泪了。

    他们走出县长的大院后,才听人说大白马生出小白马以后因为高兴在后院不停地狂奔,又叫又跳,惊动了县长,来到后院一见大白马如此举动,便大怒如狂地说大白马扰乱了你的大寿,疯了,不吉利,命令手下人,开枪打死了大白马。

    小白马吓得哆嗦起来,哭了。

    县长认为小白马也是个不祥之物,本想命令手下人开枪打死小白马,但转念一想,又改变了注意:留下它抵债,让卖唱的抱走它,省下再付卖唱费。

    吐尔地阿訇父子把小白马抱回家养在家里精心的喂养,给小白马喝牛奶,喂馕吃。总之人吃什么东西,就给小白马喂什么,小白马很快就跑起来。

    有人送信说县长命令手下人把死去的大白马扔到山里面去喂狼了。

    县长说大白马的身上有晦气,应当把它的晦气根绝,免得给他再留下不祥的痕迹,所以,扔给狼吃掉。

    吐尔地阿訇父子带上小白马,拿上铁铣镐头到山里去寻找大白马的遗体。

    当他们找到大白马的尸体时,看到有几只恶狼正向大白马的尸体靠近。

    这几个恶狼准备吃掉大白马。

    小白马远远地看到自己的母亲大白马可怜的尸体,立即跑过去扑倒在大白马的身上又舔又哭,那伤心的样子十分可怜。

    那几只恶狼不顾一切地扑上去就要撕扯小白马,小白马立即跳起来躲开了。

    恶狼们立即围住小白马,心想先吃了它。

    就在这紧急关头,奥修阿訇飞快地开枪了。

    子弹没有打中恶狼。

    因为他怕误伤了小白马,只向恶狼的旁边打过去。子弹打空了,枪声惊动了恶狼,它们又看到吐尔地阿訇举着铁铣扑过来,于是便逃跑了。

    奥修阿訇又连着开了两枪,子弹在狼的身旁忽啸而过,狼被吓得丧魂落魄,飞也似地逃入深山去。

    他们父子二人把大白马用绳子捆好,在跟随而来的歌迷们的帮助下,用铁铣和镐头把抬起来,送到山清水秀的树林里,挖出很深很大的土坑,把大白马的尸体掩埋了。

    小白马一直在流泪。它卧倒在大白马的坟头伤心的久久不起来。

    它不说话,也不会说话。只有用它的肢体语言表达它对自己母亲深深的哀悼。

    吐尔地阿訇父子和不少跟来的歌迷也都流出了伤心的眼泪。

    小白马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

    掩埋了大白马,吐尔地阿訇父子,带着小白马回到了自己简陋的家。

    吐尔地阿訇父子为了答谢歌迷们的帮助,在自己的家里,为歌迷演唱了一首十二木卡姆的歌曲。

    随着吐尔地阿訇演奏的萨它尔琴声的节奏和奥修阿訇手鼓的节拍,吐尔地阿訇唱起了自己即兴填词的十二木卡姆中的警式类的歌曲。

    歌词是这样的:

    善良的人们不要忘记

    黑暗的权势者跟豺狼一样

    他们披着人衣却长着狼的心、

    不要让他们的伪善蒙住了眼

    无辜的马儿是生命不幸的见证

    我的小白马永远记住

    云雾不会长久遮住星光

    黑暗不会永远遮蔽阳光

    我用歌声诅咒邪恶

    我用歌声唤起良知

    啊!我可爱的小白马

    在这暗夜里跟随我们远走他乡

    伤心的往事给我们力量

    如狼的人一定会受到正义的惩罚

    他们演唱完,歌迷们的掌声如雷似的响彻云霄,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小白马似乎也理解了歌声的内涵,深情地依偎在吐尔地阿訇的身旁,可爱的双眼闪烁出善解人意的光芒。

    演唱者释放了久积心头的闷气。

    歌迷们的从郁闷中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希望之光忽闪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当歌迷们散去之后,饱受凌辱的吐尔地阿訇父子为了躲避邪恶县长的报复与陷害,连夜收拾东西,带上可爱的小白马,向喀什的方向走去了。

    自此,吐尔地阿訇父子一直把小白马当做他们的孩子来抚养,让小白马跟他们同住一屋,同饮奶茶,同吃干馕,同享欢乐,同解疾苦,小白马逐渐听懂了他们话语的意思,听懂了他们歌声的含义,具有了人性的良知和丰富的情感。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白马逐渐长大了,长得健壮高大,长得聪明伶俐,长得疾驰如飞,成了他们的神骑,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伙伴。

    每当吐尔地阿訇父子在外卖唱时遇到不幸,小白马便会出面帮助,从困境中解救他们,使他们转危为安,免遭不幸。

    在漫长的艰难的卖唱生活中,他们不时会出现意外的灾祸。小白马总是在担心他们的命运的不幸。

    也许是长期经受的磨难的教训,或者是经验促成的习惯,小白马不知不觉养成了一种为人所不知的潜在的敏感,也就是动物所固有的一种灵性的反应,能预感到一种人所难以觉察到的其种信息,也就是人所说的所谓的第六感觉吧!

    这种感觉的灵敏度有时很强烈也很准确。他们多次的意外遭遇已经被小白马的这种感觉的天性所预见所证实了。

    所以,他们对小白马的警示很重视,对小白马不安和有预见性的动作表示也很在意很关注,一点也不敢忽视。

    这次小白马的怒吼和动作的兆示,引起了奥修阿訇极大的关注与重视,骑上白马来到天池解救了自己的父亲和朋友万桐书。

    当吐尔地阿訇父子把他们与白马的关系的来龙去脉讲述完之后,万桐书等人的疑问得以明确的解答,心境顿时豁然开朗,明白了人与马的关系存在着生命的共性,存在着情感的通性,体现出生命意义的不同形态的感天动地的魅力。

    万桐书从他们父子与白马的同甘苦的深厚情感理解了生命意义的广泛性与深刻性。

    他感悟到思想的一致命运的一致理想的一致是产生深厚感情的基础和原由,真正而又无私无欲的情感维系是化解一切不利因素的无形的力量。

    所以,他表示感谢吐尔地阿訇父子对他的倾诉,感谢白马对他人生的启示。

    他决定把这一切融化在对十二木卡姆抢救与整理的工作中去。

    其他的人也同样表示出对吐尔地阿訇父子与白马关系的敬重,对人马崇高情意的赞美。他们认为天池的聚会让他们的思想境界有了更高的升华。

    他们在吐尔地阿訇父子的歌声中结束了愉快的聚餐,陪伴奥修阿訇和白马再次游览了天池各处的美景,然后走下天池。

    万桐书和吐尔地阿訇仍然乘上由司机加拉丁驾驶的小车。奥修阿訇和牙生!艾买提骑上各自的马。

    他们一同离开了美丽的天池。

    小车有意开的很慢。

    白马和黑马紧紧地跟着小车。

    他们一边游山观景一边往回走。

    当他们来到横穿东西的和平渠的木桥上时,看到密密麻麻的人群在搬运石头,不少的解放军的官兵也在忙碌地运石修建渠岸,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十分壮观。

    这是解放后迪化军民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共建和平渠的新气象。

    吐尔地阿訇对这河水泛滥成灾的历史早有耳闻,此时见此情景,不由说:“看来河水有救了,解放军造福人民啊!真伟大啊!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

    万桐书附和说:“是的。百废待兴。解放的迪化旧貌换新颜,到处都是新气象,真正是人民政府为人民啊!”

    吐尔地阿訇说:“为什么叫和平渠?”

    万桐书说:“1946年的10月,时任国民党西北行辕主任的张治中,兼任当时新疆省政府的主席,他想在迪化城北青格达湖的附近建立军垦农场,把南郊红雁池水库的水引过来浇灌农场的地。”

    吐尔地阿訇理解地说:“所以要修渠?”

    万桐书说:“对”。他动用了当时的迪化驻军大约有三、四千人,又雇用了大量的民工,修了这条渠。”

    吐尔地阿訇说:“他倒是做了一件好事。”

    万桐书说:“是好事。修好渠,官兵们提议把水渠叫做张公渠。”

    “歌颂他?”

    “对。但他坚决反对。”

    “他不同于一般的官?”

    “是的。他当众宣布把这条水渠叫做和平渠。意指新疆要和平统一。”

    “有远见。”

    “这就是和平渠的来历。”

    “有意思。”

    “依我看,只有解放后的和平渠,才会是名副其实的和平渠。”

    “讲的好。我同意你的看法。如果迪化不解放的话,这渠水永远也不会和平。”

    万桐书情不自禁地吟出一首诗:

    解放的曙光驱逐了黑暗

    迪化的旧貌改换了容颜

    和平渠的改观将是历史的见证

    丝绸之路的明珠会更加璀灿

    我歌唱的激情破云冲天

    把礼赞时代的歌儿唱响永远

    吐尔地阿訇听完这首诗心潮澎湃,他在万桐书不断的吟诵声中把这首诗填入十二木卡姆的抒情曲调中,然后又唱出了富有十二木卡姆情调的歌曲,众人听了发出热情漾溢的赞美声。

    离开和平渠,他们又向北门外的六道湾山梁走去,因为吐尔地阿訇听说哪里有“一炮成功”的炮楼,很想观赏。

    他们到达山梁下,远远地看到了一座圆形碉堡式的古老炮台,底部的直径约有15米,高度约有10米左右,炮楼的门楣镶嵌着一块石雕的门款楷书:一炮成功。

    远远看去那炮楼矗立在高大巍峨的山梁顶上,俯瞰着迪化城,威镇四野,豪气冲天。

    这座炮楼是为了纪念左宗棠率领清军收复迪化而修建的,如今成了历史古迹,名扬四海八方。

    1876年6月,左宗棠率大军进入,他坐镇在新疆的东大门——哈密,传令他的先头部队的总指挥刘锦棠亲率百营湘军如卷地狂风似地进入迪化,在六道湾山梁的顶部架起大炮,只开了一炮,在炮声的震慑中,侵占新疆达十年之久的阿古柏闻声丧胆,弃甲而逃,迪化终于被清军收复了。

    这就是所谓的“一炮成功”的含义的来源和经过情形。

    听完万桐书的讲解后,吐尔地阿訇会心地笑了,说他终于明白了盛传不息的“一炮成功”的内幕,又知道了一个谜一般的历史掌故,感到很开心。

    开心之余他又夸奖了万桐书。

    小车和两匹马从北门折回向南行走,到了南关,吐尔地阿訇看到有一座三层的古楼,便好奇地问万桐书这楼是干什么用的,万桐收让车和马停下,他指着楼门上的三个镂刻而成的字说:“这楼叫财神楼。”

    吐尔地阿訇以探询的口气问:“财神楼?什么意思?”

    万桐书释疑解惑地说:“这是为供奉财神而修建的楼。是清代时候修建的,如今成了有名的古迹,二楼供奉秦汉时的武财神赵公明,也叫赵公元帅。三楼供奉文财神,是商朝的丞相比干。他们是信徒们崇拜的偶像。”

    吐尔地阿訇疑虑地问“有用吗?”

    万桐书摇头说:“没有用。这只不过是受苦的百姓为了想过富裕的生活,用这种习俗求得精神上的解脱而已。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财神楼的庙会,信徒们都要到这里游览拜神,香火旺盛,十分热闹。”

    吐尔地阿訇等人听得好奇,便上楼观赏了一下,觉得大饱了眼福。

    他们从楼上下来分头乘车骑马,向南而行,到了维哈剧团的大门前,吐尔地阿訇等人指着斜对面的红楼问万桐书是何时修建的,万桐书想了一会儿,便答复说是1940年修建的。

    他们惊奇地望着万桐书,觉得他的记忆力强的出奇,他懂的历史知识实在太多了,真不亏是年轻的学者。

    他们对红楼肃然起敬,说这里是新疆最高的学府,听说曾经有许有关内的学者在这所高等学府任教,但不知都是何人,便问万桐书。

    万桐书想了想便说出了几个学者的名字,并说有的早已被盛世才杀害了。

    他们听后非常惋惜,连忙追问都是谁?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