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枪荷弹的警察在所谓队长的指示下,立即分散开来,包围了整个院子并在树丛与花圃中搜索。
队长领着几个手下人急忙冲进亮着灯光的房间搜查。
他们气势汹汹地把王维珍押进房间逼她交出所谓的罪犯。
王维珍虽然又惊又怕,但她并不屈服,以慌乱而又吃惊的表情应对队长的威逼,装出什么也不知道的神情与他们周旋。
所有内外搜查的人都向队长报告说没有发现所要找的人。
队长有些惑然不解了。
他又亲自在里外房间以及厨房各处寻找可疑的迹象,探寻有无地道洞口,搜查的结果什么疑点也没有发现。
他有些灰心丧气。
他开始严厉地盘问王维珍:“你这院子里可曾进来一个男人?”
王维珍茫然地说:“进到院子来?”
“对!是你开的门。”
“不!我没有开过院门。也没发现什么男人进到院子里来。”
“不是现在!是刚刚天黑的时候。说!你把他藏在哪里?”
“天黑后我的院门就上闩了。我一直在屋里做衣服,从未走出房门,根本没有见什么男人不男人,你们搞错了。”
“你这房里住什么人?”
“我和我的幼儿。”
“你的丈夫呢?”
“出远门了。”
“远门?到什么地方去了?”
“郑州?”
“干什么去了?”
“给吴大帅量身定做新郎装去了。”
“吴大帅?”
“对!”
“他认识吴大帅?”
“认识。他们是从小的朋友。吴大帅新娶了个唱戏的美人,吴大帅要他去做新婚礼服,他就去了。”
“什么时候走的?”
“已经快一个月了。”
“吴大帅的小妾叫什么名字?”
“叫豫剧仙子祝丽花,人长的美,戏唱的好,今年才18岁,可水灵了。”
队长听得心旌摇摇,心想他还有个唱戏的相好,此时正在家里等他去,他已经因抓人而误了约定的时间,现在再不能延误了,心想急于去见那美人,好好乐一乐。于是有些不快地说:“你怎么知道祝丽花的事?你见过她?”
王维珍夸耀似地说:“我丈夫上一次去郑州,带我给祝丽花做晚礼服时,我见过她,她夸我手巧,做工精致,要求我以后常给她做衣服,说我有什么要求,尽管给她说。”
队长有些相信了,因为他作为警察局长福厚的贴身保镖,曾随同局长到郑州给吴大帅送礼并执行保卫任务时,也见过祝丽花,所以觉得王维珍所说的话是可信的。
不过,他觉得不能仅凭王维珍一面之词就轻易相信了,应该考查一下,证实一下,才能放心。
于是,他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女人的像片,对王维珍说:“这是祝丽花,我也认识她,给她做过保卫工作。”
王维珍略微瞅了一眼,果断地说:“不对!这不是祝丽花。”、队长微微一笑说:“那她是谁?你认不认识她?”
王维珍心想,像片上的女人如果不是他们要抓的人,就是这个大色狼的情妇。为了转移他的视线,让他快快离开她装出一副很坦然的样子,坦率地说:“这像片上的女人是谁,我不认识。不过从像片上看,她长的可真美,真水灵。”
队长听了满脸是笑,心中暗忖:抓什么狗屁男人,实在是误了我的好事啊!
他有些急躁地对他的手下人说:“看来消息不准,白跑一趟,走!”
从人堆里走出来一个矮个子男人,没穿警服,也没有背枪,满脸狐疑地对队长悄悄耳语了几句,队长立即示意手下人先别走,他转过身对王维珍说:“请你拿出你丈夫的像片,让我看看?”
王维珍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男女合影的像片,指着上面的一个男人,爽快地说:“他就是我的丈夫。”
队长看到像上的女人就是王维珍,而那上面的男人跟她的年龄差不多,便相信了。他让刚才对他身旁的人认认人,看是否是他们要抓的人。
那矮个子男人看了一眼,摇头说:“这像片上的男人,不是我们的目标。不过,也不能证明就是她的丈夫。”
王维珍立即反驳说:“不是我的丈夫,能照婚照吗?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
那队长听后觉得有道理,怀疑作为眼线的矮个子男人看错了人,为了领赏钱故意骗他,让他白跑一趟,耽误了他的寻欢作乐的美事,心中窝着一团火。
他听了王维珍的话,认为她的丈夫是吴大帅的朋友,不便得罪。如果得罪了的话,将会对他的晋升不利。
他看到王维珍房间里堆放的新做的衣服不少,式样精美,做工考究,质地高档,特别是女人的旗袍做得很时尚很漂亮,心想何不借此机会巧取豪夺,让王维珍给他的情妇无偿地做件旗袍,也好以此讨好情妇的欢心,岂不是一件有利的事?
于是,为了讨好王维珍,他指着矮个了眼线,破口大骂:“你这个混蛋!竟敢骗我误闯民宅,滚。”
他说着,猛然打了眼线一个有力的耳光。
那眼线捂着挨打的半个脸,立即大声地争辩说:“队长!我没骗你,是我亲眼所见……”
眼线的话还没有说完,突然传出幼儿被惊吓似的哭声。
那哭喊的声音很猛很刺耳,让人听了感到撕心裂肺似的难受。
那哭声又尖又难听,仿佛万千钢针刺穿了人的耳膜,扎进人的心脏,使人难以承受。
那哭声像无数抽动的鞭子落在人的身上,让人浑身发抖,无法站立。
队长本来就很烦躁,很气恼,很想脱身。
此时听到幼儿又哭又喊的声音,更加怒不可遏,不愿听那眼线的解释和陈述,猛地踢了那眼线一脚,歇斯底里地大喊:“你这个混蛋!快滚!我不想再听你的鬼话。”
队长说完话,一挥手,领着众警察十分沮丧十分恼火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中午,那队长又领着一个心腹保镖来到王维珍的家,说了些道歉的话,然后说那像片上的漂亮女人是他的爱人,非常喜欢王维珍做的漂亮的旗袍。
王维珍心领神会,觉得结识这样一个黑狗总会对她的丈夫有利,于是,她为那所谓的他的情妇量身定做了一件漂亮而又时尚的旗袍,无偿地送给了那女人。
王维珍从此与那女人成为朋友,并通过那女人了解到警察局的不少机密,提供给自己的丈夫,让自己的丈夫得以秘密出逃。
王维珍对那位夜入家门的警察队长所说的有关所谓吴大帅的事,全都是杜撰出来的故事,这都是鄂先生和万勖之事先早已策划好的障眼术,其目的在于祸事临头时用的自我保护,自我脱身。
王维珍出示的所谓结婚照也是应对敌人的障眼法,为保护自己的丈夫万勖之迫不得已而采用的一种办法。
那像片上的男人并不是万勖之,而是王维珍的亲哥哥,名叫王维山,他也是个很有名气的裁缝,他的确在郑州搞裁缝,也真的给吴大帅和那位名旦角祝丽花做过衣服,其中的细节也是他说出来的,而万勖之借用过来加以巧妙的渲染罢了。
鄂先生和万勖之也曾策划过暗杀吴佩孚的秘事,打算让王维山以裁缝的身份诱惑吴大帅陷入陷阱,然后将其枪杀,给共产党人林祥谦和牺牲了的革命党人报仇。
然而狡猾的吴佩孚并不上当,也不走入万无一失的陷阱,为了王维山的安全,革命党人并不鲁莽行事,所以,此计一直未能实施,一直未能达到诛杀吴大帅的目的。
鄂先生和他的秘密工作者在遗憾中等待更好的时机,却不料倒被吴佩孚所辖的警察局发现了他们的秘密组织的联络地,使他们处于躲避的境地。
夜闯民宅无果而归的警察队长,名叫怀居,十分的好色,也十分的险恶,他把扑空而归的原因全都推在那位眼线的身上,认为如此莽撞的打草惊蛇全是眼线为了骗钱而造成的。
但当他为此斥责眼线时,眼线并不默然悔过,相反的一再强调自己并无过失,也不愿承担扑空的罪责,使怀居十分气愤而又忧虑。
气愤的原因是怀居怕眼线向上汇报时把罪过推给他,让他承受处罚。
忧虑的原因是他怕索取王维珍旗袍的事也被眼线密报上去,给他造成不幸。
怀居为了欺上瞒下,达到搪塞上峰的目的,竟然把那位眼线秘密地枪杀了,然后,又把死因嫁祸于革命党人的枪手。
怀居事后又冷静思考了一番,对王维珍的举动似信非信。
为了证实事情的真伪,他暗地里派心腹手下对王维珍的家院进行监视。
经过一个多月的监视,并未发现可疑的蛛丝马迹,他便放弃了监视。
其实,万勖之早已考虑到怀居会继续搜查,不会善罢甘休。
王维珍也料到怀居的险恶用心:暗中密查。所以,深居简出,不与万勖之联系。
万勖之从家中逃出去之后,很快又跟鄂先生等人接头了。
他们经过研究分析,认为业已暴露了身份,不能在此坐以待斃,经过请示上级领导,得到指示,连夜撤离汉口,到宜昌和九江等地进行秘密活动。
所以,万勖之再没有回家,免去了连累王维珍和孩子的灾祸。
万勖之走后,王维珍感到很忧虑,担心自己的丈夫远走高飞会不会发生意外,会不会有所闪失,会不会生病而无人照顾,总之,她很思念自己的丈夫,暗中期盼自己的丈夫平安无事。
她由于思夫心切,在夜里睡不着,便坐起来用铅笔在纸上写出了平安、不幸、祸事等一些词,并把词剪成园片,在空中抛洒,以此来卜测吉凶福祸,自我安慰。
不料她的孩子万桐书也坐起来伸出两只白嫩的手,去抓飘洒的纸片。
当纸片快落在床上时,万桐书用嘴吹走眼前的纸片,偏偏用手去抓另外一个不在眼前的纸片。
他抓住纸片,高兴地摆弄着,不露上面的字迹。
王维珍伸手去夺,万桐书很快缩回纸片,不让夺。
如此反复多次,王维珍失意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发愕,心想孩子不懂事,不明白自己的心思。
然而,那孩子脸上充满了笑意很快把纸片翻过来,伸到她的脸前,让她看。
她睁眼一看,眼前的纸片上竟然是“平安”两个大字,像两道灿烂的白光闪现在脸前,使她不由心头一亮,感到浑身充满了劲。
王维珍反复多次地抛洒纸片,万桐书发出笑声,也多次地抢抓凌乱在脸前的纸片,每次都抓到有“平安”二字的纸片,展示给王维珍看。
王维珍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他每次都能抓到“平安”的纸片?
于是,她改变了方法,把那些纸片背着儿子摆在床上,让儿子去拿。
万桐书竟然毫不犹豫地每次都会拿起写有“平安”二字的纸片,让她看。
她被儿子的举动惊呆了。
她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儿子,心想:难道他能看透纸片不成?
她又把纸片换片厚纸牌,写出以上的那些词,反复抛洒,反复摆放,万桐书照样抓出有“平安”二字的纸牌让母亲看,使他的母亲睁大吃惊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他的两眼看。
她隐隐地发现万桐书的两眼闪烁出两道烈火似的光影,使她的眼睛感到微微的刺痛,她立刻偏过头去躲避。
她似乎明白了什么似地又把纸牌摞起来,让儿子去抓。
万桐书对着厚厚的一摞纸牌,盯视了一下,立即又从下面拿出带有“平安”字迹的纸牌,让母亲看。
在王维珍看纸牌的瞬间,万桐书把另外那些纸牌抓起来,撕碎了。
撕碎了纸牌的万桐书突然转过脸,出神地望着夜色之中的窗外。
他的神态流露出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王维珍顺着他的眼光看窗外,什么也没有发现。
她又仔细地谛听,依然没听到什么动静。
她感到很奇怪。又仔细看儿子。
发现儿子的两眼射出两道火光,逼视着窗外的夜空,他究竟看到了什么东西?
他究竟听到了什么声音?
难道是密探又来监视我们?
她一时感到恐惧。
但又猜测不透。
他又看儿子,儿子突然对窗外哼了一声,不料怪事出现了。
一只猫头鹰突然从窗外柳树枝上惊叫一声,慌忙飞走了。
她急忙到窗口往外看,什么也没有看见。她又回到床上看儿子,儿子两眼很正常地望望她,没有了电射般的火光。
儿子满脸是笑地把平安的纸牌塞进她的手心,然后很平静地睡在她的怀里,拉着她,让她也睡下。
她只好也平静地睡下了。但她说什么也无法入眠,她陷入深深地思考中:这孩子难道是火眼金睛不成?
要不然他怎么能看透纸牌呢?
他难道是千里耳不成?
要不然怎么会听到窗外有猫头鹰的声音呢?
他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的举动和眼神表达了内心的深意和想要说出的话。
作为母亲的她为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儿子感到无限的快乐和幸福。
她认为她的儿子是上帝派来的神童,他把“平安”反复展示给她,说明她反复思念的爱人是平安无事的,让她放宽心,这是神童的兆示,她不能不相信,不能不放心。
她认为自己的丈夫若有不测,作为儿子的神童会暗示给她,会启示于她,她不该被思念的牵挂折磨得寝食不安,忧心如焚。应当面对现实,挑起生活的重担,尽职尽责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让他成为出类拔萃的人。
她这样想着,不知不觉的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她在梦中看见她的爱人万勖之笑着对她说;“维珍,我对不起你,请你原谅。我在外面生活的很好,很充实。有鄂先生和申神陪伴我,保护我,不会出事的,请你放心。我会派人送钱给你的,请你好好培养我们的孩子,让他健康的成长起来。我发现我们的孩子有一双能洞察世事的眼睛,有一双能捕捉虫鸣之音的耳朵,他是个天生的神童,我们要关心她,引导他,支持他,让他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不凡的天才。”
他说完着些话,拥抱着维珍突然飘飞起来,吓得王维珍惊叫了一声,睁开了梦中的睡眼,看看熟睡的儿子,又沉浸在甜蜜的回忆中。
此后,王维珍一边做裁缝,一边教育着自己的孩子,生活的担子虽然很重,但她毅然决然地挑起来,向现实生活的压力挑战,想方设法地培养自己的孩子,成为未来生活的寄托和希望。
随着时光的不断流逝,万桐书逐渐长大了,他从一个幼儿逐渐变成了一个会说话能走路的孩童了。
他说的声音很清脆很优美,大人们都很喜欢听他说话。
大人们不是听他说什么内容,而是主要在听他说话的声音。
无论是老头老太婆,抑或是成年男女,或者是男女小孩,都很喜欢万桐书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听万桐书说话,就像听一支优美的歌曲。
老人们闷了,心烦了,就来找他说话,故意逗他说许多的话。
他们说找孩子说话的声音不光很动听,而且很有节奏感,就如同唱片里的歌声那样让人激动。
孩子们听他说话的声音,就像笑,仿佛有一种魔力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他们感到很快乐又很开心。
这些小孩子们也学万桐书说话的姿态和表情,有时学的很像,很满意,唯独声音学不像,感到很懊丧,很不开心。
孩子们的父母亲绷着脸开导自己的孩子说:“人家那是天生的好嗓子好声音,不是可以学来的,明白吗?”
孩子们不吭声了。
孩子们都说万桐书是天生的歌唱家,有的不信,孩子们便跟那不信的孩子打赌,不信的孩子来找万桐书让他说个理。
万桐书只好忽闪着两只充盈着灵气的眼睛说:“我会不会成为歌唱家,谁说了也不算,打赌没用。我的命运怎么样,只有我自己将来证实,现在不能算数,肯定了是吹牛,否定了是傻子。只有将来知道。”
孩子们彷佛听不懂,互相疑惑的对望着,心想他怎么说出大人才懂的话。
而大人们也惊奇的对望着,心想这孩子怎么跟个哲人一样,竟然会说出这样有哲理的话。
他们不约而同地问王维珍:“是你教他的吗?”
王维珍摇摇头,同样诧异地说:“我没教,也不知他怎么就说出这样的话,我也感到费解。”
大人们异口同声说万桐书是他们所见到的第一个不同寻常的孩子。
他们说万桐书长大后定会了不得。
王维珍听了大人的评价,心中感到很舒服,就特意给他买来了许多小人书和小儿读物,并讲给他听。
他听后会牢记于心,并能给小孩子们讲述出来,得到众小孩的夸奖。
他虽然还不到上小学的年纪,可他从街坊四邻上小学的孩子们那里学到了不少知识,而且能把课本上的字词句背下来,让王维珍听。
于是,王维珍又给他买来了有唐诗宋词的儿童读物,讲给他听。
王维珍领他去院子里给树木花草浇水时,他看到一颗茂盛的墨竹很挺拔很有气势,便指着那墨竹随口吟道: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之处尚虚心。
王维珍听后顿觉诧异,心中暗忖:这孩子竟能把古人的诗融合贯通到现实生活中的竹子,谈出感受来,真不简单呀!
王维珍惊异地问他:
“谁告诉你这首诗是说竹子的?”
万桐书很坦然地说:“谁也没告诉。”
“你怎么知道是指竹子?”
“我自己品出来的。”
“你品出什么意思来?”
“以竹子说人,不光有气节,有尊严,而且要有虚心学习的精神。妈妈,我理解的对吗?”
“对!好孩子,你太聪明了。你也要像竹子一样成长起来。能做到吗?”
“能!一定能。”
有一次王维珍领着万桐书到江边去游览,突然天要下雨,她领着孩子赶忙到屋檐下避雨。过了一会刮起风来,雨也逐渐小了,只不过是一时的过云雨。
万桐书望着江面上的船,指着远山开口说:黑云如墨未遮山,白雨乱珠跳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王维珍纳闷地问他:“你怎么会吟这首诗?”
万桐书很有感触地说:“眼前出现的景像,不正是这首诗写的吗?”
“这首古诗写的好吗?”
“写的好。太生动了,真的写出了一幅奇妙的画啊!”
王维珍从此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孩子的记忆力很强,理解力很强,要很好的引导他,及早开发他的智力。
王维珍不仅买来许多适合儿童读书后的感想,他都能谈出些心得和认识,让王维珍很感动。
除了读书,王维珍常常领他到外面去领略大自然特有的美好风光,以陶冶他的情操。
万桐书逐渐开了眼界,不愿独守空房,喜欢到外面去玩。
因为他年纪还小,王维珍不太放心,有时便暗中跟随他。
距家不远的地方有一片树林,花草也长得很茂盛,喜欢养鸟的人常常在清晨和傍晚提着鸟笼去溜鸟。
不知是听别人说的,还是听到了鸟的叫声,总之,万桐书要到那里去观赏鸟叫的景致。
王维珍自然领着他去。
去过一次后他似乎上了瘾似的天天要去,王维珍只好跟他去。
经过十多天的观赏之后,万桐书竟然能仿效各种鸟的叫声,这使王维珍感到不可思议。
这天王维珍又领着万桐书到溜鸟的地方去看鸟,她看到一只百灵鸟在笼子里发呆,也不跳动,对万桐书说那只百灵鸟是否有病了。
万桐书摇头说:“不是有病,而是没兴致。”
他说完便张口学鸟叫,那声音跟百灵鸟的叫声一模一样,吃惊的除了王维珍,还有那些养鸟的人。
听到万桐书的鸟叫声,那笼子里发呆的百灵鸟立即应和地唱起来了。
那笼子里的百灵鸟望着万桐书显得很兴奋很激动。
那只百灵鸟时而欢快,时而活泼,唱出的声音也非常婉转非常动听。
万桐书发出的百灵鸟的声音酷似那只笼中的鸟声,根本分不清是人的声音还是鸟的声音,他的声音跟鸟的声音融和在一起,充满了特有的乐趣。
所有养鸟的人都惊奇地看着万桐书,发出赞叹的声音。
他们都好奇地来到万桐书的身旁入迷般地听他的鸟声。
那位养百灵鸟的老汉对他热切地说:“孩子,你真了不起啊!”
万桐书不好意思地说:“学的不像,请原谅。”
老汉赞赏地说:“学的太像了。一听就知道是我的百灵鸟在叫。你为什么要学我的百灵鸟的声音呢?”
“因为它的好听。”
“你说对了。它可是我从石家庄买来的。”
“石家庄的百灵鸟?”
“对呀!石家庄的百灵鸟是全国叫得最好听的百灵鸟。看来你能听出神韵来。”
“我是瞎碰。”
“不!你是有灵性的,能听出我的百灵鸟的声音,说明你是个神耳。”
“不好意思。”
“我见你来这里听我的鸟叫也不过有十多天吧?”
“是的。”
“你居然学会了百灵鸟的叫声,那声音难分真假,实在了不起啊!”
“老伯夸奖了,我学的还不到位。”
“太到位了。你简直是个天才。我想,你既然能学百灵鸟的叫声,那么,你一定还会其他鸟的叫声,对吧?”
“对!”
“你再学学画眉的叫声,如何?”
万桐书憨厚地一笑,说:“好!”
那老汉心想:你这小孩听了十多天百灵鸟的叫声,学会了百灵鸟的声音,可你没听过画眉鸟的叫声,我看你怎么办?
万桐书并不胆怯,他看了看王维珍,王维珍示意他别害怕,大胆学,于是,他略微吸了气,站直了身子,仰起头,开口叫起来。
他把画眉的音频、节奏、旋律可以说掌握的很准,叫出的声音跟画眉的声音完全一样,但又不同于百灵鸟的音色和声频,乐的那老汉咧开大嘴不住地忘情地大笑,并竖起大拇指由衷地大喊:“真神啊!实在是难得的神童啊!”
附近提着画眉鸟笼的几个遛鸟的人看到自己鸟笼里的画眉痴情地望着远处的万桐书,觉得很反常又很奇怪,但他们不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他们以为是小孩所在的地方有人遛画眉,是画眉在鸣叫,没有想到是一个小孩在学画眉叫,不以为然,没当回事。
当他们听到那老汉大声赞扬的声音,才意识到是万桐书在学画眉叫,于是,一起转过身来看小孩张嘴叫,好奇地走向万桐书。
他们还没有走近万桐书,突然听到自己笼中的画眉扑腾着对准万桐书鸣叫起来,那声音显得非常动听非常欢快非常激烈,而万桐书也被几只画眉感染得激情飞扬,以更加明快更加激动更加亲切的声调应和众画眉的传情歌唱。
人们只觉得画眉们的歌唱比平日多了很多激情和魅力,比平日好听得多,流畅得多,但不知它们的歌声究竟蕴含着什么意思,也不知表达了什么心情。
他们感到很迷惑。
难解其中的谜。
然而,万桐书的举动更令他们吃惊。他们时而看到万桐书张嘴高唱,扬头摆脑,忘乎所以。时而又看到万桐书小嘴开合。快速吟唱,如梦似幻,完全不像一个孩子,而变成了一只画眉鸟。
万桐书时而扬臂晃脑,手舞足蹈,借助肢体语汇烘托嘴里发出的鸟声情愫和深意。
时而用夸张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来渲染鸟声的情感和含义,使在场的人们看得入迷了。
突然又一阵乱珠跳盘似的声音从鸟和人的口中发出,惊得人们的灵魂出窍,心想从未听到这样激动人心的声音,这是怎么了?
蓦地,所有在场的画眉都在笼子里疯狂地跳动着,拼命地扑打着鸟笼,要急切地飞出去。
主人们急了,慌了,赶忙用双手护住鸟笼,把笼布放下来蒙住鸟笼,以免画眉碰开鸟笼而飞走。
王维珍看到这种情景,害怕自己的儿子惹出鸟祸,立即上前阻止万桐书停止叫声。
早已沉浸在鸟语世界之中的万桐书根本没有看到画眉主人们的举动,也无暇考虑引诱画眉碰笼的怪事,仍然忘情的以鸟语抒发自己的心情,以鸟语表达自己对画眉们的关切之情,热爱之情,释放之情。
他的鸟语中深切的流露出对画眉的同情之意,并呼唤画眉们奋力抗争,冲破牢笼,飞向自由的世界。
起了共鸣的画眉应和他的呼声,不顾一切地碰撞起鸟笼欲想飞出去。
有一位画眉的主人没有来得及遮住鸟笼,画眉碰坏了鸟笼的竹条,钻出空档,飞了出来,急得主人跳起身子用双手去捉飞鸟,没有抓住,反而扑倒在地上了。
那主人一边慌忙站起来,一边大声叫喊着让鸟回来。
鸟根本不理会他的叫喊。
画眉头也不回地飞走了。
人们都感到惊奇。
都怀疑万桐书施展了什么魔法。
王维珍也觉得万桐书是个惹祸上身的人。
她感到那飞走画眉的人肯定不会放过她的儿子,定会让儿子赔偿他的画眉。她感到很为难,很伤心。
她真想堵住儿子的嘴巴,让他闭上嘴停止鸟叫。
让他从画眉的世界回到现实接受惩罚。
让他从幻觉里猛醒过来应对眼前发生的不幸。
让他主动向那失去画眉的主人道歉。
她正要如此去说服她的仍然沉浸在幻境中的儿子时,不料,意想不到的现象出现了。
她的眼睛忽然放出了释然的光彩。
她沉下的心突然又开朗地升起来。
她的两眼不由死死地盯住自己儿子的肩膀上,嘴里喊出“画眉”的惊喜声。
原来那碰坏鸟笼疾飞而出的画眉并没有飞走。而是在天空盘旋了一圈,又听到万桐书热切的呼叫声,便毅然地从天空飞下来,缓缓地轻轻鸣叫着落在万桐书的左肩膀上,和万桐书亲切的对吟起来。
万桐书看到低吟的画眉,立刻回过神和画眉以倾诉方式交谈起来,并伸出右手轻轻地抚摸画眉,最后把画眉抓在殷切的手中,不断亲吻着呢喃着,究竟表达了什么感情和话语,人们是无从得知的,只能猜测而已。
王维珍赶紧扑上去对万桐书疾快地说出了画眉主人的失态情状。
两眼望着手中的画眉对自己着急的母亲宽慰似地笑起来。
此时,那位失去画眉的主人也看到了自己的落在万桐书肩膀上的画眉,急忙奔向万桐书。
他怕自己奔跑的肢步声惊飞了画眉,不敢近前,老远边跑边对万桐书喊叫说别让画眉飞走了。
他的喊声很亲切又很焦虑,充满了爱鸟与恋鸟的情愫。
充满了期盼与热望的心情,使万桐书大为感动。
万桐书用爱抚的双手捧着爱恋自己的画眉,慢慢走向那焦虑的鸟的主人,以无比愧怍的心情,把画眉送还给鸟的主人,那鸟的主人流出了感激的热泪,赶忙把失而复得的心爱的画眉小心翼翼地放进已经蒙有笼布的另外的又一个鸟笼里。
所有遛鸟的人和看鸟景的人都围拢在万桐书的身旁,睁大惊奇的眼睛,发出惊叹的声音:“这孩子小小年纪有这么大的神通,不简单啊!”
“看来这孩子是画眉托生的呀!”
“他懂鸟语,会说鸟语,是个神鸟啊!”
“是的,简直就是个神童呀!”
“……”
总之,人们的惊愕不止,赞语不止,猜测不止,弄得万桐书不知所措,只好以无言的浅笑回答种种疑问,表明他是人而不是神,更不是什么施展魔法的鬼蜮。
王维珍从忧虑中解脱出来,自豪地代替自己的儿子回答人们的疑问和探询,她在人们的赞美声中深深陶醉了。
在一个透着清冷的凌晨,还没有起床的王维珍忽然听到从窗外传来了不少画眉的合唱声。
他赶忙起来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还睡着,结果不见了万桐书。
她以为万桐书在学画鸟唱歌,因为这样的事在她来说已经习学以常了,她也不觉得奇怪了。
但她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往日只是万桐书一个人学画眉唱歌,而今天好像有不少画眉七嘴八舌地歌唱,她有些奇怪了,便走出房子到花园里看情景,结果奇迹出现了,使她难以想象。
万桐书正在梧桐树下手舞足蹈地以画眉的声音唱歌,而且眉飞色舞的样子酷似画眉的表情。
奇怪的是有七、八只画眉围绕在他的身旁不停的歌唱。
歌唱了一会,那些画眉在前面低飞着把万桐书引向院外,引向西边的树林,然后,那些画眉向西边的大山缓缓飞走了。
万桐书怔怔地站在树林里望着飞走的画眉不知所措。
过了一会儿,万桐书突然发疯似地奔跑起来,一边跑一边唱出画眉的歌唱,那声音似乎很忧伤很思念。
王维珍怕自己的儿走路跌倒,又怕他掉进前面的湖水中,一边喊着一边追赶,然而万桐书却不停下来,急得王维珍满头是汗。
结果跑丢了万桐书。
王维珍四处不见万桐书的踪影。
王维珍急得大喊万桐书,不见回音。
她正焦急地四处观望,突然又飞来了两只画眉在她眼前焦急地鸣叫,并引着她向西边的池塘飞去。
她被两只画眉索引到离池塘不远的菜地时,忽然又听到五只画眉的鸣叫声,她循声一望,不料大吃一惊!
万桐书正在池水中挣扎。
画眉们在他的头顶拼命地鸣叫着,似乎要把他救出来。
王维珍火速奔向水池,来不及脱衣裳,急性跳下水,游近万桐书,用双手举起万桐书,用双脚踩水游上池岸。
万桐书得救了。
画眉们齐声欢唱。
王维珍哭笑不得地望着成为落汤鸡似的万桐书感慨不已。
她领着憨笑的万桐书走回自己的家门,画眉们一路欢唱着把万桐书又送回房间,然后又依依不舍地向西边的天空飞走了。
王维珍被画眉的动向弄糊涂了,她无法弄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她只好问万桐书,万桐书依然憨笑着迟迟不回答。
她有些生气了。
她用逼迫的口气追问万桐书,万桐书只好以坦诚的口气回答她,结果令她大惑不解。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