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赵寿山-军民鱼水情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邓元温[37]

    战争年代,我在巩县住了五年,我深深感到巩县山山水水亲,人民群众好。

    1940年2月,经党组织介绍,我到三十八军参加工作。当时三十八军在晋南中条山,后移防河南巩县。由于我们打着国民党旗帜,穿着国民党衣服,群众把我们当一般国民党军队看待。怕受骚扰,纷纷送女结婚。过一段时间群众看法变了,对三十八军产生了好感。我当伙食委员时,需要到嵩山煤矿驮炭,住地群众都乐意去。五个村民每人拉一头好骡子就走。矿上管理人员优先给我们过秤装炭,由于群众大力支持,驮炭任务完成得很顺利。

    一天下午,部队进行急行军演习,全副武装,两小时跑到50里外的汜水县城,和汜水师范进行了篮球友谊赛,后又跑回教导队。到了巩县附近,我实在跑不动了,只得边走边歇。这时,柏茂村几位老乡去县城送炭回来,问了我的情况,要我骑着骡子回去。因为是训练,又有群众纪律问题,我表示不能骑。他们有意在我面前边走边等。天麻黑了,有个老乡对我说,叫我不要怕,他可以给我保密和说情,然后把我扶上骡子背,他牵着骡子走。快到村边时,他叫我下来,免得有人说闲话,他赶着骡子先回了家。

    1943年夏收,军部搜索连连长郝克勇要求部队为贫苦农民割麦子,我带两个班去为姓×的老乡割麦,大家不怕炎热,割得快,干得欢。主人十分高兴,给我们在地头送开水,还特意买了凉糕(柿子和绿豆粉做成的三角形的糕点),笑嘻嘻地用盘子端到我们面前,非要我们吃下不可。我们再三谢绝,盛情难却,每人只得吃一块,他才心满意足。在那重灾之年,群众为我们买东西吃,实在是不容易的,我们为之感动,群众确实把我们当成他们的子弟兵。

    三十八军从郑广前线撤回巩县后,军部所在地芝田镇各界群众召开大会,搭台演戏,欢迎三十八军胜利归来。军部通知各直属部队必须参加。赵寿山军长和三位群众代表在会上讲了话。有位老乡(口里镶着两颗金牙)开始好像满肚子的话要说,就是说不出,最后简单明了以口号式地说:“赵军长善于治军,军纪严明……赵军长好,三十八军好,三十八军万岁!”台下军民喝彩,热烈鼓掌。他这几句话正是代表了巩县人民群众的心声,是发自内心的感情。大戏唱了一个月,军民同乐。赵军长还从西安请了秦腔名演员为群众献艺,其中演出有《五典坡》《放饭》等。回忆当年三十八军和巩县人民的关系,可以说是水乳交融,亲密无间,正是有了这样的鱼水之情,三十八军克服了许多困难,最后回到人民军队这个大家庭怀抱。

    (摘自《巩县党史资料》第6辑)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
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