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将军的原部三十八军及老军长赵寿山将军,在当时的东北竞存中学(校址在陕西凤翔)地下党组织和进步青年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因此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陆续来到这个部队投身革命。
我原是竞存中学初中三一级学生,名叫李仲智(现名李志毅)。1939年11月份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8月份参加了三十八军干部训练班(即教导队第五期),在学生第三队受军事训练,改名李钊。
干训班下设四个中队。第一、二中队为军士队,主要是轮训部队基层的连排干部。第三、四中队为学生队,是培养训练新招来的学员。这些学员大都是陕西人,其成分有中共地下党员,有进步青年,有避抓壮丁的,都是通过一定渠道进来的。还有部队选送的及河南地下党组织介绍来的,也有个别从沦陷区逃亡来的青年。学员毕业后的去向是充实部队基层作为骨干。
干训班的主任由赵寿山军长兼任,副主任由十七师师长和三十五师师长孔从洲分别兼任。他们轮流住干训班,每天早晨对学员进行精神讲话。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时,记得是1943年9月的一个早晨,赵军长对我们讲:“现在是多事之秋,必要时我要你们打冲锋呢!我们必须学好军事本领……”
干训班设教育主任一人,由边重光中校担任,负责行政管理和军事训练。政治教官温朋久(上校参议)负责政治训练和政治思想工作,实际上就是政委的角色。政治教官周延负责《社会发展史》及其他社会科学的讲授。赵书文负责教唱革命歌曲。记得当时所教歌曲中有这样的歌词:“我们都是穷苦的人,穷苦的人要一条心!我们都是没饭吃的人,没饭吃的人要一齐走。打走那吃人的野兽,为大众打开生路……”这首歌曲对学员起到了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激励斗志的作用。
教授刺杀、筑城、爆破和步兵重武器的教官多人,按照训练科目进度分别到各队授课。有关步兵基本训练(队列、射击、投弹等)和单兵、班、排、连的攻防战术训练,由各队队长、区队长和班长担任,组织实施。
为了提高训练质量和军事水平,赵军长和地下工委还多次派遣大批干部到国民党汉中步兵分校和成都军校深造(也还有政治原因),回来后大都担任训练部队的骨干。这些人也大都是共产党员。
三十八军干训班实际上是以中共地下工委为骨干,是培养和训练革命力量的机构。1944年2月毛泽东主席指出:这支军队早就直接受中央领导。三十八军在形式上是国民党编制,但实质上始终是按照党的方针、任务去建设部队的,同日寇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在国民党统治区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有成绩的,是正确的。这支部队的成员绝大多数是热爱党的,是反蒋抗日的革命队伍。要把他们当作八路军一样去做工作。
三十八军干训班对国民党蒋介石是秘密的,每当国民党统率部派员检阅部队时,干训班学生第三、四中队总是以军直辎重团六、七连的番号去应点。但对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却是公开的,因为孙是全力支持赵寿山军长的,他们是志同道合的推心置腹的朋友。
干训班学生第三、四中队是按“三三编制”组建的。记得第三中队队长是李曙东(共产党员),负责军事训练和行政管理。副队长郝旭亭(共产党员),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实质就是政治指导员。一区队长张效堂(共产党员),二区队长袁诚生(共产党员),三区队长王福宏(共产党员)。一班长涂江(共产党员),二班长康建国(共产党员),三班长郭振海(共产党员),四班长黄国斌(共产党员),五班长张万照(共产党员),六班长王德亮(共产党员),七班长程世芳(共产党员),八班长杨玉虎(共产党员),九班长赵寅玉(共产党员)。每班编制15名学员(包括正副班长),分为一个机枪组(射手、副射手和弹药手三人)、两个步兵组(每人装备有汉阳造“七九”步枪一支,手榴弹四枚,子弹按规定配齐)。人员根据政治素质体力强弱搭配,为的是应付残酷战斗时能做到班自为战,组自为战和各自为战。
学员的政治教育以社会科学、《社会发展史》为内容,结合抗日战争及国内国际形势对学员进行教育。业余时间阅读进步报刊,每周以班为单位举行一次生活会,检查个人学习、生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是:由徒手基本训练到持枪训练;由单兵基本战术动作到班、排、连攻防战术训练。
单兵技术训练以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和筑城为主,要求学员不但掌握轻武器(步枪、机枪、手榴弹)使用,还要学会重武器(重机枪、迫击炮)的使用。要求学员不但学会平原作战,还要学会山地作战;能在白天作战,也能在夜间作战。还学习了判定方位,识别北斗星运行规律和北极星的位置以及简易测绘技能。
为了帮助大家掌握训练要领,赵寿山军长还根据《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曲调把“立正”和“射击”要求编成歌,供大家记唱。记得“立正”是:“立正要领三要点,挺胸收腹瞪圆眼,敛颚挺颈向前看,千万莫要乱动弹。”“射击”是:“射击要领三要点,枪把握紧眼瞪圆,眼看标尺瞄准线,千万莫要偏一边,对准目标要正确,呼吸一停把机扳,射击技术天天练,日久竟能有进展。”全队每周举行一次联欢晚会,由兵演兵看。讲故事,说笑话,形式活泼多样。军部的秦腔剧团也常来干训班演出。记得1943年演出了《徐州革命》和《哭祖庙》等配合抗日斗争的剧目,对学员教育很大。
学员的体育训练以单杠、双杠、木马为主,全队还不断举行篮球比赛。
学员的伙食按当地条件组织供应,以面食为主,馒头做成6寸多长的杠子馍,一日两顿,每人每顿一个。做到了饭熟菜香,有时也吃大锅面条。当时河南特大旱灾,树皮草根都被吃光。在赵军长的号召下部队(包括干训班)节约粮食,赈济驻地灾民,还在南峡窝开办舍饭场,救活了数以万计的群众。
干训班的学员过着紧张艰苦的生活,但个个精神饱满,人人情绪旺盛,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当时每月只发饷1元,但物价飞涨,1元钱只能买3斤红苕,因此学员们也就不考虑发饷的问题。
三十八军教导队一至五期共培养学员1500多人,为部队注入了新鲜血液,使部队由旧式军队转变为新式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战绩辉煌,功勋卓著。
对三十八军的壮大,国民党蒋介石非常忌恨,他们妄图消灭这支抗日武装力量。1943年10月以调防为由把三十八军调到河南巩县地区,军部在芝田镇。干训班三、四队奉命由汜水县的南峡窝移驻巩县蔡南庄。开拔之前干训班派员侦察了行进路线和沿途情况,以防皖南事件的重演,我们放弃平坦大道走山道向巩县南蔡庄开进。
1944年蒋介石调赵寿山军长到重庆受训,接着以明升暗降的手段调赵军长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调其嫡系张耀明为三十八军军长。
赵军长在去重庆时,由于时间仓促,没有到干训班来,但他想和学员见一面。军部通知学生第三、四队轻装跑步到芝田镇聆听老军长临行训话。赵军长临行时叮咛干训班负责人“学生队先不要毕业,等我受训回来再说”。谁知赵军长此去竟是与我们分别。
赵军长调动的消息传来,整个干训班及学生第三、四队都沉浸在悲伤之中,人人愁眉苦脸、个个萎靡不振,有的热泪盈眶,还有放声痛哭的。
张耀明接任三十八军后,先是对军内进步势力和地下党员打击陷害,接着对干训班分化瓦解。赵军长和工委对已暴露的党员进行了安排转移,保存了一部分进步势力。
1944年2月学生第三队副队长郝旭亭经手由桂林订购一批进步书刊(有《政治经济学》《大众哲学》《唯物辩证法》等)邮来,被国民党三十八军党部扣押。张耀明妄图以这个事件把三十八军共产党员一网打尽。张耀明连夜给辎重团团长上官树德打电话,要他立即把郝旭亭逮捕。上官树德反把这一情况告诉郝旭亭,郝当晚就带着警卫员李春季(学生三队学员)逃走了。张耀明恼羞成怒,把仇恨发泄在学生第三队队长李曙东的头上。他先把学生第三、四队调到距军部二华里的小王庄,接着把李曙东关押起来。张耀明天天来小王庄,集合全体学员讲话,威逼利诱,逼学员自首。这时干训班,特别是学生第三、四队呈现出混乱局面,空气异常紧张,学员们人心惶惶,食欲不振,坐卧不宁。
后干训班经过酝酿,第三、四两队分别推选程世芳、项琥往见赵军长,请示今后怎么办。赵军长听了二人来意,即要他们向干训班全体同学转达他的意见。(1)所有干训班学员的花名册,他都带在身边,今后无论谁有困难都可直接写信给他。(2)他已把干训班学员托付给孔从洲师长了,大家放心。(3)希望大家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安心待下去。二位转达了赵军长的意见后同学们都掉下了眼泪。
(1959年8月22日)
聚合中文网 阅读好时光 www.juhezwn.com
小提示:漏章、缺章、错字过多试试导航栏右上角的源